淯溪镇
即今湖北当阳市东北三十四里淯溪镇。清设外委驻防。
在湖北省当阳市东北部。面积374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淯溪河,人口7620。以河得名。历史上为安襄驿道重镇。1950年属淯溪区,1951年属第九区。1958年为淯溪公社,1984年置镇。2001年脚东、陈院二乡并入。多为平原,有部分岗地。漳河流经西部。主产稻、棉花、油料作物。有酿酒、服装、陶瓷等厂。为当阳、荆门边境农贸集市。焦柳铁路、皂当公路经此。
即今湖北当阳市东北三十四里淯溪镇。清设外委驻防。
在湖北省当阳市东北部。面积374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淯溪河,人口7620。以河得名。历史上为安襄驿道重镇。1950年属淯溪区,1951年属第九区。1958年为淯溪公社,1984年置镇。2001年脚东、陈院二乡并入。多为平原,有部分岗地。漳河流经西部。主产稻、棉花、油料作物。有酿酒、服装、陶瓷等厂。为当阳、荆门边境农贸集市。焦柳铁路、皂当公路经此。
①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六十里东关镇西北,裕溪河东岸濡须山上。三国吴诸葛恪筑,隔濡须水与七宝山上的西关相对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齐王芳传》:嘉平四年(252),征南大将军王昶等征吴,“吴大将军诸葛恪拒战,大破
一名延津。在今河南卫辉市东古黄河畔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东北,通谓之延津。石勒之袭刘曜,途出于此。以河冰泮为神灵之助,号是处为灵昌津。”黄河重要渡口之一。在今河南省延津县北。本名延津,十六国后赵
明代在云南边地设置的六个较大土司。即车里宣慰司(治景昽,即今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)、孟养宣慰司(治今缅甸孟养)、木邦宣慰司(治今缅甸新维)、缅甸宣慰司(治今缅甸阿瓦)、八百大甸宣慰司(治今泰国清迈)和老
在今江苏宜兴市东北二十五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义兴县“有计山”。《寰宇记》卷92宜兴县:“《郡国志》云:义兴县计山西一峰名金鹅峰,昔有金鹅飞集此峰,因以名。”
在今浙江武义县东北四十里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5:婺州武义县有“八素山”。乾隆《浙江通志》卷17引万历《金华府志》:八素山“在县北四十里,周二十里。 《东阳山水记》云:秦末有八士从洛阳来,逋栖于此, 皆青
一名皮思海。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31汉阳县:刀环河“以河形弯曲,像刀环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汉阳府“太白湖”条下:“府西南五十里有刀环湖,以形似名也。”
在今河北易县南。明景泰元年 (1450) 由保定府 (今保定市) 移于此。
即北向户的简称。泛指五岭以南中原王朝势力所及地区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二十八年(前219)琅邪台刻石,“皇帝之土,西涉流沙,南尽北户”。晋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开北户以向日。”刘渊林注:“日南人北户,犹
明万历中建,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北。
宋置羁縻州,属邕州右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东北。元属田州路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属田州府,成化三年(1467)徙废。南宋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北。属邕州。明成化三年(1467年)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