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淮阳城

淮阳城

①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废黄河南岸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 载: “淮水又东径广陵淮阳城南,城北临泗水,阻于二水之间。《述征记》: 淮阳太守治。自后置戍,县亦有时废兴也。” 为南北战守要地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天监五年 (506),将军萧昞 “击魏徐州,围淮阳”,败还。即此。

②即今河南淮阳县城。西汉初为淮阳王封国,都于此。东汉改为陈国。《寰宇记》 卷10引 《晋地道记》: “陈城西南角有淮阳城。汉淮阳国城也。”


在今江苏省淮安市西南。南朝齐泰始二年(466年),皇室内乱,徐州刺史申令孙据淮阳,降于薛索儿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种溪

    即今四川马边、屏山县境之中都河上源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沐川长官司 “芭蕉溪” 条下: “黄种溪在司西二十里。源出神木山,下流皆入于马湖江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叙州府一》: 黄种溪 “在屏山县西北,雷波

  • 禹王台 (臺)

    ①在今山东郯城县东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沂州府一》: 禹王台,“ 《县志》: 世传神禹治水时,凿马陵山,引沭水归海,筑台于此,以镇水势”。明正德间,台渐圮,嗣后沭水泛涨而西,县城屡被冲决。清康熙间,始筑

  • 普安府

    明洪武十六年 (1383) 改普安路置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即今贵州盘县特区东旧普安。二十二年 (1389) 废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年)以普安路改置,治今贵州省盘县东旧普安镇。属云南布政司。二十二年

  • 故道郡

    即固道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徽县东北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 尚婆水 “历两当县之尚婆城南,魏故道郡治也”。

  • 阿姆镇

    即今浙江余姚市东南四十四里河姆渡镇。原属慈溪县,1954年改属余姚县。1973年于此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河姆渡遗址,证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不仅在黄河流域、同时也在长江流域创造了灿烂的原始文化。

  • 女盐泽

    一名女盐池。即今山西运城市解州西北之硝池。《水经·涑水注》:“(盐)池西又有一池,谓之女盐泽,东西二十五里,南北二十里,在猗氏故城南。”《元和志》卷12解县:女盐池“盐味少苦,不及县东大池盐。俗言此池

  • 杏埚新城

    即武安州。在今内蒙古敖汉旗东白塔子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武安州:“太祖俘汉民居木叶山下,因建城以迁之,号杏埚新城。”

  • 移里闵河

    又作一迷河、亦迷河、伊勤们河。即今吉林中部松花江支流饮马河。《金史·温敦蒲剌传》: “温敦蒲剌始居长白山阿不辛河,徙隆州移里闵河。”古水名。即今吉林省德惠、九台二市境内饮马河。《金史·温敦蒲剌传》:“

  • 偃师县

    西汉置,属河南郡。治所即今河南偃师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5: “武王伐纣,于此筑城,息偃戎师,因以名焉。” 西晋废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复置,属洛州。治所在今偃师市东南五里老城。大业初属河南郡。唐属

  • 忽谷

    在今甘肃山丹县东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 卷82后凉录: 后凉龙飞二年 (397),凉王吕光遣太原公吕纂 “败 (沮渠) 蒙逊于忽谷”,即此。《资治通鉴》 作怱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