淠水县
隋开皇初改新蔡县置,属庐州。治所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。以淠水为名。大业初属庐江郡。唐初废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初改新蔡县置,治今安徽省霍山县东北。属庐江郡。唐初废。
隋开皇初改新蔡县置,属庐州。治所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。以淠水为名。大业初属庐江郡。唐初废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初改新蔡县置,治今安徽省霍山县东北。属庐江郡。唐初废。
①五代方镇名。后唐改忠义军置,治所在延州 (今陕西延安市东)。北宋初废。②五代周广顺元年 (951) 吴越改威武军置,治所在闽县 (今福建福州市)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) 复改威武军,次年废。五代
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五十里,长河之滨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迁安县: 牵马岭 “在县西北八十里。陡峻难越,行者恒牵马而过,因名”。
唐显庆三年 (658) 置咽面州,属燕然都护府。长安二年 (702) 为咽面州都督府,属北庭都护府。在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以东。8世纪前期废。
①西汉置,属犍为郡,为都尉治。治所在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南。东汉属犍为属国。三国蜀汉属朱提郡。南朝梁废。②南朝宋侨置,属武都郡。治所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。后废。③北魏置,为魏明郡治。治所在今陕
①在今福建光泽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邵武府光泽县:云岩山在“县南一里。苍翠秀拔,高入云表。上有湖,天欲雨,则涌沸如雷”。②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左州东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左州:云岩山在“州东三里。岩
元至元十二年 (1275) 置,后属中庆路。治所在昆明县 (今云南昆明市)。二十一年 (1284)废。元至元十二年(1275年)置,治今云南省昆明市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昆明市一带。二十一年废。
清乾隆三十六年 (1771)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由伏尔加河流域回到祖国后设置,属乌讷恩素珠克图盟。驻牧地在今新疆和静县北。
又作打则、打者、第巴达克匝、得克达克则宗、打孜宗。即今西藏达孜县东北达孜。1960年与邦堆谿、拉木谿、德庆宗合并设达孜县。“达孜”,藏语意为虎顶、虎峰。明初置,治今西藏自治区达孜县城东北达孜。1960
在今湖北黄陂县北一百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9黄州: 金鼓山 “在黄陂县北一百五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黄陂县: 木兰山 “又北三十里有金鼓山,丹崖壁立,秀拔云表”。
战国蜀地,在今甘肃西和县南。唐 《北堂书钞》 卷106引 《蜀王本纪》 云: “武都有人,将其妻子女适蜀”。西汉置武都县。古邑名。战国蜀邑,后为秦所并。在今四川省西和县西南。西汉置为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