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淄州

淄州
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治所在贝丘县(开皇十八年改名淄川县,即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)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置,治所在淄川县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淄川郡,乾元元年(758) 又改淄州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、高青、邹平、桓台等市县地。蒙古中统五年 (1264) 升为淄川路。


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贝丘县(后改为淄川县,即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)。大业初省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置。仍治淄川县,辖境相当今山东省邹平、高青、淄博及桓台、博兴部分地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置为淄川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淄州。蒙古中统五年(1264年)升为淄州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国

    即东安国。都喝汗城(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北)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“东安,或曰小国,曰喝汗。”按《北史·康国传》 有“小安国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显庆四年(659)九月,“诏以石、米、史、大安、小安

  • 布尔噶台

    在今内蒙古化德县东北七号村一带。清为察哈尔左翼正白旗驻地。

  • 通明汛

    在今广东湛江市西南通明河入海处之通明村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 遂溪县图: 通明港陆上有通明汛。

  • 良泉县

    北齐置,属离石郡。治所在今山西方山县南三十五里南村。隋大业三年(607)改名方山县。古县名。北齐天保三年(552年)置,治今山西省吕梁市东北峪口镇南村。属离石郡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徙治方山,改名方

  • 史可法祠墓

    在今江苏扬州市广储门外梅花岭扬州博物馆内。史可法(1601—1645)字宪之,号道邻。河南祥符(今开封)人。明末抗清名将,守卫扬州时殉难。养子史德威曾与史可法一道抗击清兵,因未找到史可法的遗体,便把其

  • 灵岩三洞

    在今江西婺源县西北古坦乡通元观村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》:灵岩三洞“在婺源县西北一百二十里,大鄣山之西。其东北曰庆云洞,西曰莲花洞,南曰含虚洞。又北曰琼芝洞,朱子题名在焉。洞口险仄,人迹罕至”。

  • 采石矶

    又名牛渚矶。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街道江滨。山势峻峭,矶头突出江中,历为江津襟要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 (450),魏主至瓜步,命领军将军刘遵考等将兵分守津要,“陈舰列营,周亘江滨,自

  • 龙门卫

    明宣德六年(1431)置,属万全都司。治所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南龙关镇。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)改为龙门县。明宣德六年(1431年)置,治今河北省赤城县西南龙关。属万全都指挥使司。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

  • 纳垢部

    又作纳苟部。宋大理置,属石城郡。即今云南马龙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马龙州:“昔僰、剌居之,盘瓠裔纳垢逐旧蛮而有其地。”元改马龙州。大理后期置,治今云南省马龙县。蒙古宪宗时改置千户,元至元十三年(127

  • 六里桥镇

    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西三十六里六里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上海县东南有“六里桥”。镇上旧有高昌庙颇著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