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涟水县

涟水县

隋开皇五年(585) 改襄贲县置,属海州。治所即今江苏涟水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9涟水县: “因县界有涟水,故名。” 大业初属东海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 为涟州治。贞观元年 (627) 改属泗州。五代周显德三年 (956) 复为涟州治。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) 为涟水军治。景定元年 (1260) 为安东州治。元废。1914年又改安东县为涟水县,属江苏淮扬道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


在江苏省中部偏北。属淮安市。面积1676平方千米。人口103.9万。辖18镇、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涟城镇。县名以境内河流涟水(已湮没)得名。《元和郡县志》泗州涟水县:“因县界有涟水,故名。”西汉置淮浦县,治今县西,属临淮郡。东汉属下邳国。晋属广陵郡。南朝宋置襄贲县(治今县北)。隋开皇五年(585年)改襄贲县为涟水县,治今址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于县置涟州,境北分置金城县于襄贲县故址。贞观八年(634年)州废,省金城县,属泗州。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年)于县置涟水军。以后军、县屡易。金皇统二年(1142年)为涟水县,属海州。南宋绍定元年(1228年)属宝应州,端平元年(1234年)复涟水军,景定元年(1260年)改为安东州。元省涟水县入州,属淮安路。明洪武初废州为安东县,属淮安府。清因之。1914年因与奉天省(今辽宁省)安东县(今丹东市)同名,复称涟水县,属淮扬道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40年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,属淮海区。1941年以盐河为界,设涟东、涟水两县,分属盐阜、淮海两区。1950年两县合并,仍称涟水县,属淮阴专区。1970年属淮阴地区。1983年属淮阴市,2000年淮阴市改名淮安市。地处徐淮黄泛平原。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。盐河纵贯全境。属南温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稻、棉花、油菜籽、花生为主。产淡水鱼、蚕茧。工业有酿酒、化学、纺织、建材、机械、电子等。特产高沟曲酒。境西南部地下蕴藏有优质饮用矿泉水。宁连、沭陈、淮涟六、淮高灌、涟头等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月塔、五岛公园、笪巷古遗址、三里墩西汉古墓遗址、米公洗墨池、嵇安墓、涟水战役纪念碑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宁母

    春秋时鲁地。一作泥母。故址即今山东鱼台县治(谷亭镇)。《春秋》:僖公七年(前653),“公会齐侯、宋公、陈世子款、郑世子华盟于宁母”,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谓谷亭镇即“春秋时之宁母亭也”。

  • 官台 (臺) 山

    在今福建寿宁县东北。明景泰六年(1455) 渔溪巡司迁此山麓,弘治中移治县东南斜滩镇。地产银矿。《明通鉴》: 景泰五年 (1454) 九月,“福建官台山民作乱”,即此。

  • 蔡山

    ①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南九十里长江滨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九江纳锡大龟。” 孔氏传曰:“龟出九江水中,蔡龟也,故以名其山。” 《新唐书·曹王皋传》: 建中四年 (783),李希烈之兵“栅蔡山不可攻”,后皋

  • 三士冢

   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南。据《晏子春秋》载:传说齐景公有三士:公孙接、田开疆和古冶子,都以勇武闻名。一日宰相晏婴从三武士身边走过,三武士自恃功高,傲慢无礼,晏婴因此认为他们是“危国之器也,不若去之

  • 马牌

    即今吉林图们市南图们江西岸月晴镇,隔江与朝鲜对境。清末《延吉珲春一带地图》:图们江岸有马牌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7:图们江上游森林甚密,清末以来大肆垦荒,“自马牌以上至高丽崴以下,其间已成童山”。

  • 定辽中卫

    明洪武十七年 (1384) 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市老城。明末废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年)置,治今辽宁省辽阳市老城。属辽东都司。后废。

  • 石椁寺

    在今湖南长沙市西。《梁书·河东王誉传》:梁太清三年(549),信州刺史鲍泉伐湘州,“泉军于石椁寺”,即此。在今湖南省长沙市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太清三年(549年)八月,“鲍泉军于石椁寺,河东王(萧)

  • 珠溪

    在今四川资中县西北,为龙水河支流。源出威远县中兴乡南,北流入资中县,经罗泉镇、龙结镇、珠溪镇,于三江口处入龙水河,东流在顺河乡东大河口注入沱江。清光绪 《资州志》 卷2: 珠溪 “在州西九十里。源出罗

  • 邬子口

    在今江西余干县西北。南宋乾道中范成大去岭南,途经此。《骖鸾录》:乾道癸已(1173)“闰(正)月一日,宿邬子口。邬子者,鄱阳湖尾也……(二日)发船邬子,宿范家池”。在今江西省余干县西北。南宋乾道中范成

  • 朝阳营

    清乾隆间置,即今辽宁朝阳县南六家子镇。民国 《朝阳县志》 卷5: “朝阳营守备署,在县南一百六十里六家子,乾隆三十九年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