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浙江省

浙江省

清初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置,为内地十八省之一。治所在杭州府 (今浙江杭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除嵊泗县外的浙江全省。1953年嵊泗县由江苏划入,遂成今浙江省境。


简称浙。在中国东部沿海。面积10.18万平方千米。人口4551.6万。辖杭州、宁波、嘉兴、湖州、绍兴、温州、金华、衢州、舟州、台州、丽水11地级市及32市辖区、22县级市、35县和1自治县。省人民政府驻杭州市。以境内钱塘江古称浙江得名。“浙江”之称始见于春秋战国时代。《山海经·海内东经》:“浙江出三天子都,在其蛮东,在闽西北,入海,余暨南。即此。”春秋时为越国地,嘉兴以北属吴国,后并于越。战国时属楚。秦属会稽、闽中等郡。西汉为会稽、丹阳等郡,后分属扬州;东汉永建四年(129年)分浙江以西为吴郡,浙江以东为会稽郡,浙东、浙西始为地名。今省属为会稽、吴、丹阳三郡地。三国为东吴地,仍属扬州。西晋属扬州。东晋分置东扬州,寻省。南朝宋孝建初置东扬州,永光元年(465年)省;齐因之;梁又分置东扬州,寻罢;陈复置东扬州。隋开皇时为杭、吴、婺、处(括)、睦等州。大业初改为余杭、会稽、东阳、永嘉、遂安诸郡及吴郡地。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属江南东道,乾元元年(758年)属浙江东道、浙江西道节度使,浙东、浙西始为政区名。五代属吴越。北宋属两浙路。南宋属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。元至元二十一年(1284年)置江浙行省。1366年朱元璋置浙江行省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后称浙江布政司。清初为浙江省,领杭州、嘉兴、湖州、宁波、绍兴、台州、金华、衢州、严州、温州、处州十一府。自此境域稳定少变。1914年置钱塘、会稽、金华、瓯宁四道。1927年废道属省。1949年辖杭州、宁波、温州三省辖市(地级)和嘉兴、临安、宁波、绍兴、台州、温州、丽水、建德、金华、衢州十专区。其后省内行政区划多变。至2004年,行政区划始成今状。地形以山地、丘陵为主。北部为杭嘉湖平原,水网密布。西部和南部多山,有天目、仙霞、括苍、会稽、四明、天台等山,山间河谷盆地和沿海平原为主要农业区。海域辽阔,面积26万平方千米。海岸曲折多港湾、岛屿,为中国岛屿最多的省区,以舟山群岛最为著名。为中国最大的渔场。钱塘、甬、瓯诸江穿行山区,水力资源丰富。北部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中、南部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。年平均气温15~19℃,1月2~8℃,7月27~30℃。年平均降水量850~1700毫米。农业发达,盛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蚕茧、茶叶、黄麻。特产“龙井茶”、“黄岩蜜橘”等。矿产有萤石、明矾、石油等。工业有丝织、制茶、水产加工、机械、化工、冶金、电力、仪表、纺织、医药、电子等。建有新安江水电站、秦山核电站、北仑港、镇海炼油厂等大型工程。商品交易活跃,称魁全国。有沪杭、浙赣、杭宣、萧甬、金温等铁路,杭州、宁波、温州、黄岩、义乌、衢州、舟山等民航机场。沪杭甬、甬台温、宁杭、杭金衢高速公路和104、330、320、318、205、329国道公路纵横,通省内各县。有浙江大学、中国美术学院、浙江丝绸工学院、中国计量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百余所。杭州、宁波、绍兴、衢州、临海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。名胜古迹有西湖、灵隐寺、国清寺、天童寺、南湖、莫干山、雁荡山、天台山、普陀山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拉布土司

    旧作拉布库克住牧喇嘛或喇嘛拉布库克。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拉布寺 (今青海称多县南拉布乡)。

  • 江西道

    唐开元时分江南道置江南西道,简称江西道。即“江南西道(1)”。

  • 林长河

    在今湖北监利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监利县: 林长河在 “县东北三十里。周回县治三百余里。大江支流也”。

  • 神农洞

    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一百二十里厉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44随州随县: “厉山在县北一百里。高一里。《荆州记》 云: 随地有厉乡村,下有一穴,是神农所生穴也。穴口方一步,容数人立。今穴口石上有神农庙在。”

  • 扞山

    在今湖北恩施市东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60施州:扞山“去州二十里永宁村,古吴蜀分境之处。阻深据高,便于扞敌。故名”。

  • 长龙

    即今江西崇义县东南四十五里长龙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汾阳山

    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太平县:汾阳山“以汾水经其南而名”。

  • 龙腹山

    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盘道县“有龙腹山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39巴州清化县:“龙腹山在县西九里。”

  • 小兜

    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南崇武镇。宋置小兜巡司于此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)司废,改设崇武守御千户所。

  • 白沙岛

    旧名镇海屿。又名北山屿。在今台湾省澎湖县北白沙乡。明曾在此设防。在台湾海峡东南部、澎湖列岛的澎湖岛北。因海滨遍布白色珊瑚沙砾,故名。明代曾设防,称镇海屿,又称北山屿、赤崁仔。为澎湖湾东北屏障。面积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