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济阳

济阳

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堌阳镇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 引 《竹书纪年》: 梁惠成王三十年 (前340),“城济阳”。《史记· 苏秦传》:“ (秦) 决白马之口,魏无外黄、济阳。” 皆此。秦置县。


古邑名。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。《古本竹书纪年》:“周显王二十八年(前341年),城济阳”(《水经注·济水》引);《史记·苏秦传》:“(秦)决白马之口,魏无外黄、济阳。”秦置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惠来场

    在今广东惠来县东南沿海地区。产海盐。明嘉靖初,设隆井盐场于练江村。清于此设盐课司。民国于此地设场知事。

  • 北谯县

    ①南朝宋侨置,属梁郡。治所在今安徽长丰县西。隋开皇初废。《寰宇记》卷129寿州寿春县:“废北谯县,在县东六十三里。”②南朝梁置,为北谯郡治。治所在故阴陵城(今安徽定远县西北六十五里)。北周废。古县名。

  • 洛水

    ①又名洛涧。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北之窑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凤阳府怀远县: “又西南有洛水,与寿州分界,径县南新城村入淮。”②在今山东莒县西北四十里。出檀特山阴,东南流入于沭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2 “沭

  • 龙峰山

    在今浙江浦江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浦江县:龙峰山在“县治东。三峰相属,环顾县左,有浮图在其巅”。

  • 大屿

    即南屿。今台湾澎湖群岛南端之七美屿。

  • 天柱山摩崖石刻

    在今山东平度市北五十里,为大泽山天柱峰。上有北魏郑道昭、郑祖述父子的摩崖碑刻,书法具有从汉隶到楷书过渡的特点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• 拈佐阿革寨

    亦作班佑阿革寨。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南燕云乡南俄盖村。清康熙四十二年 (1703) 置拈佐阿革寨土百户。

  • 铁沙礁

   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郑和群礁。1935年命名铁沙礁。1947年改名郑和群礁。

  • 首止

    一名首戴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睢县东南。《左传》: 桓公十八年 (前694) 秋,“齐侯师于首止”。杜注: “卫地。陈留襄邑县东南有首乡。” 《春秋》: 僖公五年 (前694) “秋八月,诸侯盟于首止”

  • 四十六囤蛮夷千户所

    元至元十三年(1276)置,属叙南等处蛮夷宣抚司。治所侨置于庆符县(今四川高县西北庆符镇)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“四十六囤蛮夷千户所,领豕蛾夷地,在庆符向南抵定川。”辖境相当今四川高县、筠连等县地。明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