浈山
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四十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34浈阳县: 浈山 “在县北四十里,浈水所出。尉佗为城于此山上,名曰万人城”。
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四十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34浈阳县: 浈山 “在县北四十里,浈水所出。尉佗为城于此山上,名曰万人城”。
即今河北徐水县北二十里白塔铺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安肃县:白塔店,“其地有白浮图,因名”。
清雍正五年 (1727) 设,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西北之九卡屯村。
即附树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甘洛或石棉、汉源县境。
即今安徽寿县南保义镇。清乾隆 《寿州志》 卷1南乡 《市集》: 保义集 “离城八十里”。
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船窝村。《清 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 “营里镇” 条下: 船窝镇 “在县西一百里”。
①北宋置,属清江县。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永泰镇。②北宋熙宁五年(1072)降永泰县置,属盐亭县。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六十里永泰乡。十年(1077)改置永泰尉司。在江西省樟树市南部、赣江东岸。面积27.6平方
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区东北,六朝建康子城北。《南齐书·东昏侯纪》:永元三年(501)夏,“于阅武堂起芳乐苑, 山石皆涂以五采,跨池水立紫阁诸楼观,壁上画男女私亵之像。……又于苑中立市,太官每旦进酒肉杂肴
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北卡桑赛,为拔汗那国都城。唐显庆三年 (658) 为休循州都督府治所。又作可伞城、可散城。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东南卡散赛。唐显庆四年(659年)设置休循州都督府于此。元为察合台
亦名榆林镇。明九边之一。初治绥德州(今陕西绥德县),成化七年(1471)移治榆林卫(今陕西榆林市)。此后通称榆林镇。防地东至黄河,西达定边营(今陕西定边县)。分为东、中、西三路。清雍正二年(1724)
汉上林苑中离宫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。《关中记》列为汉上林苑中十二宫之一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地皇元年(20),“坏彻城西苑中建章、承光、包阳、大台、储元宫及平乐、当路、阳禄馆,凡十余所,取其材瓦,以起九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