洽
水名。一名瀵水。即今陕西合阳县西金水沟。《诗经·大雅·大明》: “在洽之阳。” 指此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一》 引 《县志》: “洽水在今县西北三十里。源出梁山西峪,东南流经县南,注于黄河。汉永平间流绝,其绝处有乾河村。其后复流,土人重之,呼为金水。”
水名。一名瀵水。即今陕西合阳县西金水沟。《诗经·大雅·大明》: “在洽之阳。” 指此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一》 引 《县志》: “洽水在今县西北三十里。源出梁山西峪,东南流经县南,注于黄河。汉永平间流绝,其绝处有乾河村。其后复流,土人重之,呼为金水。”
又称浉水、师水。淮河上游支流。在河南省南部。《太平御览》:“师溪水……昔有隐士胡超居此,众人师之,故名师溪。”则浉本作师,后衍为浉。源出豫、鄂两省边境桐柏山支脉,向东北流经河南省信阳、罗山2市县,在罗
东晋改西阳国置,治所在西阳县(今湖北黄州市东)。南朝宋辖境相当今湖北黄州、麻城及新洲、浠水等市县地。北齐为巴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东晋改西阳国置,治西阳县(今湖北黄冈市东)。属豫州。南朝宋辖境约相当今湖北
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0襄阳府: 谢公岩 “在府治西南五里。昔谢希逸游此。故名”。上有仙人洞。其草经冬不萎,可避寒。洞旁有宋、明摩岩石刻。
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古黄河上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河水“又东北为长寿津。《述征记》曰:‘凉城到长寿津六十里,河之故渎出焉’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中大通六年(534),魏孝武帝派遣贾显智、斛斯元寿镇滑台,
即谷城山。在今湖北谷城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45谷城县:谷神山“在县西十里。上有石城,号曰谷神山”。
明永乐十一年(1413)置,属贵州布政司。治所在石阡长官司(今贵州石阡县)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石阡、凤冈二县地。清属贵州省。1913年废。明永乐十一年(1413年)置。次年治石阡长官司(今贵州石阡县)。属
古名西江口。在今湖北监利县东南长江北岸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 卷36: 西江口 “即今荆河脑,盖江水至荆河脑得洞庭湖,汇澧、沅、资、湘诸水来会,其势亦盛,故自来舟师利用之”。
在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车城乡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台南府: “射寮溪” 等 “并在恒春县北,西流入于海”。
在今湖南桑植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安福所:八斗溪“在所(今桑植县)北。绕城而西,合永定诸溪水,入(九溪)卫境,合喝堡诸溪。亦名酉水”。
在今湖北兴山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宜昌府》:玉虚观“在兴山县东香溪侧。唐天宝中建,有明皇御赐题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