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洣水

洣水

古名泥水。今湖南湘江支流。《水经·洣水》: “洣水出茶陵县上乡,西北过其县西。” 郦道元注: 洣水 “西北流径茶陵县之南,洣水又屈而过其县西北流注也。《地理志》 谓之泥水者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茶陵州: 洣江 “在州西北。源出衡州府酃县洣泉,合云秋、沔渡二水,北流数十里入州境,又西入攸县界,合于攸水”。


古称泥水。湘江下游支流。在湖南省东南部。因上游有洣泉,故名。源出炎陵县南境八面山,上游称斜濑水。北流入茶陵县境后称洣水。西北流到衡东县草市纳永乐江,在雷溪镇入湘江。长296千米,流域面积10505平方千米。多年平均流量267米3/秒。支流有沔水、永安江、河漠水、攸水等。建有水电站多座。茶陵县王家渡以下可通航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呢玛厅

    亦作呢玛口厅。清宣统元年 (1909) 置,属吉林省。治所在呢玛河口 (今黑龙江省虎林县东北虎头镇)。因河得名。二年改名虎林厅。清宣统元年(1909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虎林市。二年改名虎林厅。

  • 周公馆

    即曾家岩50号。在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。1938年底,中共代表周恩来、董必武、秦邦宪、邓颖超等到重庆后,正式组成中共中央南方局,周恩来任书记。为便于工作,周恩来以个人名义租下这幢楼房,作为南方局

  • 洣泉

    在今湖南炎陵县东。为洣水上游。《水经·洣水注》: 洣水 “西北流径茶陵县之南”。赵一清释曰: “ 《名胜志》 衡州府酃县下云,洣水源出洣泉。注 《水经》 云: “泉不常见,遇邑政清明,年谷丰稔,其泉淅

  • 通天河

    ①在今青海西南部,为长江上源木鲁乌苏河和楚玛尔河在得列楚拉勃登汇合后,东南流至玉树县直门达一段的别称。清吴廷伟 《定藏纪程》: “木鲁乌苏东滩,汉名通天河。”②海都河之俗称。在今新疆和静县、焉耆回族自

  • 翔龙县

    南宋景炎二年 (1277) 卫王赵昺升碙洲置,治所在今广东湛江市东南硇洲岛上。元废。古县名。南宋景炎二年(1277年)置,治今广东省吴川市南海中硇洲岛上。属化州。元废。

  • 博支湖

    在今江苏宝应县东南。《续汉书 · 郡国志》: 射阳县注引 《地道记》 有博支湖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中渎水 “旧道东北出,至博芝、射阳二湖”。博芝即博支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一》: 博支湖 “在宝应县东

  • 通会桥

   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(故江陵县) 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江陵县: 通会桥 “在府城西。众水之所会也。下有铁窗大渠”。

  • 三里湾渡

    在今安徽阜阳市东北三里,柳河(又名旧黄河)汇入白杨湖诸水入颍处。明正德《颍州志》卷2:三里湾渡“在州东三里颍水。旧与黄河会处渡,通东北乡蒙、亳二县”。

  • 弋山

    即弋阳山。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弋阳县注引应劭曰:“弋山在西北。”

  • 石湾村

    即今广东博罗县西石湾镇,接东莞市界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乾隆《博罗县志》卷3:“墟市”有石湾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