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洞庭山

洞庭山

①在今江苏吴县西南。有东、西二山。东山古称胥母山,又名莫釐山,原系湖中小岛,元、明以后始与陆地相连成半岛。今名洞庭东山或东洞庭山。俗称东山。西山为太湖中最大岛屿,古称包山,一作苞山,又名夫椒山。今名洞庭西山或西洞庭山,俗称西山。清时设太湖厅驻东山,靖湖厅驻西山,民国时废入吴县。今为太湖名胜之地。

②即君山。又名湘山。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南。原在洞庭湖中,现已与陆地相连。

③又名鸿鹭山、玉石山、碧玉山。即今甘肃嘉峪关市西嘉峪山。《元和志》 卷40酒泉县: 洞庭山 “在县西七十里。四面悬绝,人不能上,遥望焰焰如铸铜色。山中出金”。


(1)太湖中东洞庭山和西洞庭山的合称。见“东洞庭山”、“西洞庭山”。(2)即“君山(2)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古观象台

    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。建于明正统七年(1442)。是一座砖砌的高台建筑。高14米。台上陈列着浑仪、简仪、圭表等仪器,台下有以紫微殿、晷影堂等附属建筑。明清两代天文观测都以此为中心,故亦称

  • 卓州

    唐永徽二年 (651) 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。后废。

  • ①春秋属宋,后入于楚。在今安徽淮北市西北相山区。《史记· 春申君列传》: “魏氏将出而攻留、方与、铚、湖陵、砀、萧、相,故宋必尽。” 秦置县。②春秋时楚邑。在今河南鹿邑县东十五里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

  • 平陵墟

    即今广东龙门县东南平陵镇。旧属河源县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河源县图:县西有平陵墟,清有外委把总驻防。

  • 布特哈副都统

    清光绪二十年(1894)改布特哈总管置,属黑龙江将军。治所在博尔多站(今黑龙江讷河市)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)裁副都统,分置东、西布特哈总管。

  • 略畔道

    西汉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合水县(西华池镇) 北五里。东汉废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合水县北。属北地郡。东汉初废。

  • 大农湖

    在今浙江诸暨市城内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会稽郡诸暨县“有大农湖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绍兴府诸暨县:三湖“在城中近郭……或曰:即唐时大农湖也”。

  • 牟托

    在今四川茂县西南四十里南新乡牟托村。清顺治九年(1652)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白花铺

    即今广东惠东县西南白花镇。清乾隆《归善县志》卷6《邮递铺》:东路有“白花”。

  • 万德店

    又称大万德。即今山东长清县东南八十里万德镇。光绪《皇朝中外一统舆图》:长清县东南有万德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