泸渡江
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沤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兴宁县: 泸渡江 “源出桂东县万王山,西流入桂阳县 (今汝城县) 界,北入县境,合资兴水。《舆程记》 云,泸渡水自桂阳县 (今汝城县) 东北唐延里北流至丰乐,又二十里至沿潭接县界,六十里至高活,水势险恶。其旁凿山通道,行者必舍舟从陆以避险。自高活五里至结鱼,又六里至泸渡,又十五里至耒江口泷头,凡十二滩,巨石堆叠,舟师非荡舟不能渡。又十五里至东津渡,又七十里合郴江口,即耒江正流也”。
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沤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兴宁县: 泸渡江 “源出桂东县万王山,西流入桂阳县 (今汝城县) 界,北入县境,合资兴水。《舆程记》 云,泸渡水自桂阳县 (今汝城县) 东北唐延里北流至丰乐,又二十里至沿潭接县界,六十里至高活,水势险恶。其旁凿山通道,行者必舍舟从陆以避险。自高活五里至结鱼,又六里至泸渡,又十五里至耒江口泷头,凡十二滩,巨石堆叠,舟师非荡舟不能渡。又十五里至东津渡,又七十里合郴江口,即耒江正流也”。
1941年伪满改四平街市置,为四平省会。治所即今吉林四平市。1945年抗战胜利后仍为四平市。1947年为辽北省会。1949年属辽西省。1954年属吉林省。简称四。在吉林省西南部、东辽河下游。面积1.5
即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南一百四十里长安营乡。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二》:长安营“在城步县西南横岭峒。乾隆七年移本府同知驻此,并设游击守备千总防守”。
东晋太元十五年 (390) 侨置,属南汉中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境。南齐废。
即今山东莱芜市西北方下镇。明嘉靖《莱芜县志》卷2《街里》:方下庄在“县西十五里”。
在今山西隰县城西北二里凤凰山。俗称小西天。建于明崇祯七年(1634)。庵内分上、下两院,下院有无量殿,左右厢房和前向掖门;掖门共两座,一曰“疑无路”,一名“别有天”,由此登楼,可饱赏隰城风光。上院左右
1912年改萨拉齐厅置,属山西省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 (萨拉齐镇)。1914年属绥远特别区绥远道。1928年属绥远省。1954年属内蒙古自治区。1958年撤销,并入土默特旗及包头市。旧县名。19
一作鄂灵海。又名阿剌诺尔。在今青海玛多县西、扎陵湖以东。是黄河上源一大湖。黄河自西流入,从东北面流出。清齐召南 《水道提纲》 卷5:鄂灵海 “在查灵海东五十余里。周三百余里。形如匏瓜,西南广而东北狭。
清置,属绰罗斯部。在今青海刚察县西南境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北中旗: “牧地在青海西北岸。东至济尔玛尔台,南至布喀河,西至西尔哈落萨,北至济尔玛尔台。”
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东南军山镇北。《水经·汉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小军山南。”
在今河北武强县西南二十二里骆驼湾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武强县: 骆驼湾 “在县 (今县西南武强镇) 西北五里。滹沱决溢时,此为钟水之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