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泸定桥

泸定桥

①即今四川泸定县。清雍正六年 (1728)于此置巡司。《清史稿· 胡中和传》: 同治二年(1863),太平军石达开从米粮坝渡金沙江,“中和督军扼化林坪、泸定桥”。即此。宣统三年 (1911) 改为泸定桥委员。1913年改置泸定县。

②桥名。在今四川泸定县西大渡河上。清康熙四十年 (1701) 建。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首 《康熙御制泸定桥碑记》: “桥东西长三十一丈一尺,宽九尺,施索九条。索之长视桥身余八丈而赢,覆板于上。又翼以扶栏,镇以梁柱,皆熔铁以庀事。” 为川藏必经之道。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此北上,“飞夺泸定桥”。即此。1950年整修大桥,桥西建 “红军楼”,桥东建 “长征纪念馆”。


在四川省泸定县城西,横跨大渡河,桥东衔接泸定县城。为铁索悬桥,桥净跨长101.67米,净宽3米,桥面距枯水位14.5米。由13根铁链组成。桥身铁链9根平行系于两岸,上铺木板作为桥面。桥栏左右铁链两根作为扶手。铁链每根重约2.5吨。史载该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(1705年),历时5年建成。康熙帝御书“泸定桥”三字匾额挂于桥头。今桥东仍立有康熙帝《御制泸定桥碑》,记述建桥始末。建成后成为四川内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。1935年5月29日,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至此,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,冒着枪林弹雨,缘铁索匍匐前进,一举消灭桥头守敌,红军遂过大渡河。毛泽东《长征》诗有“金沙水拍云崖暖,大渡桥横铁索寒”之句。建国后曾多次维修,近年又建立陈列馆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泸 定 桥


猜你喜欢

  • 吾越甸

    元德州治所。在今四川德昌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德州:“在(德昌)路之北。其地今名吾越甸。”

  • 移风山

    在今湖南安化县东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3长沙府: 移风山 “梅山瑶人于此从化,名取移风易俗之义”。

  • 雷高市

    即今广东雷州市东南三十里雷高镇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图说》 卷8雷州府海康县: 扶柳社 “往来大道有雷高墟”。

  • 汎水

    即今湖北谷城县北北河。源出湖北房县东滴水岩,名八渡河。东北流至石花街,名古羊河。又东至谷城县东北折而南,会南河入汉水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汎水“东径汎阳县故城南。……又东流注于沔”。

  • 三堆

    当在今甘肃永登县西南或兰州市西北红古区境。《晋书·秃发利鹿孤载记》:隆安四年(400),“吕纂来伐,使傉檀距之。纂士卒精锐,进度三堆,三军忧惧”。即此。

  • 白州

    唐武德六年(623)改南州置,治所在博白县(今广西博白县)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南昌郡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白州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博白县及陆川县部分地。北宋政和元年(1111)废。三年(1113)复

  • 柳营

    细柳营的省称,也泛指军营。卢纶 《送从叔程归西川幕》诗: “群鹤栖莲府,诸戎拜柳营。”又作细柳营。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。

  • 拱宸城

    一名霍尔果斯。清乾隆四十五年 (1780)建。为伊犁九城之一。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北九十里霍尔果斯。光绪十四年 (1888) 于此置霍尔果斯厅。1914年改为霍尔果斯县。1947年改为霍城县。1966年县

  • 卢城县

    北宋宣和四年(1122)改卢龙县置,为平州治。治所即今河北卢龙县。金复名卢龙县。古县名。北宋宣和四年(1122年)赐平州卢龙县名为卢城县。即今河北省卢龙县。为平州治。金复名卢龙县。

  • 库鲁图水

    即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西北库尔图河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4:“库鲁图水发源,东流七十余里有奎屯水由西南来汇之,又东流二十里有察拉尔罕水由西南来汇之,库鲁图水折而东北流五十余里,又北流一百二十里入伊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