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泜水

泜水

①即今河北隆尧县北泜河。《山海经·北三经》: 敦舆山,“泜水出于其阴,而东流注于彭水”。《清一统志·赵州一》: 泜河 “自临城县西南发源,东南径顺德府内丘、唐山二县界,又东南径隆平县南,至任县入滏阳河。…… 《旧志》: 泜源有二,此为南泜,在临城县西南二十五里,流径柏畅亭,至县西五里许,断伏不流,下二百余步复出,东径钩盘山下合沙河。又东南径内邱、唐山、隆平抵任县,入大陆泽,俗名三断绿杨河”。

②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南。源出封龙山,东南流经元氏县西南六里纸屯村入槐河。《史记·陈余列传》:“遣张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,斩陈余泜水上。”

③一名滍水。即今沙河。汝水支流。源出今河南鲁山县西,东流经叶县北,至舞阳县西北入汝河。《左传》: 僖公三十三年 (前627),“晋阳处父侵蔡,楚子上救之,与晋师夹泜而军”。


古水名。(1)源出今河北省赞皇县西北黄沙岭,东北流经县北。再东北经元氏县南,折而东南,在宁晋县东南入滏阳河。《史记·张耳陈余列传》:西汉高祖三年(前204年),“遣张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,斩陈余泜水上”,即此。(2)又名滍水、滍川。即今沙河。源出今河南省鲁山县西尧山(东大尖),东流经鲁山县南,又东经平顶山市南、叶县北,又东入汝水。《左传》僖公三十三年(前627年):“晋阳处父侵蔡,楚子上救之,与晋师夹泜而军。”即此。参见“滍水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唐县镇

    即今湖北随州市西北七十六里唐县镇。西周及春秋时为唐国都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西部。面积290平方千米。人口7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唐县镇(自然镇),人口2.4万。西周于此建唐国,秦汉为

  • 首止

    一名首戴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睢县东南。《左传》: 桓公十八年 (前694) 秋,“齐侯师于首止”。杜注: “卫地。陈留襄邑县东南有首乡。” 《春秋》: 僖公五年 (前694) “秋八月,诸侯盟于首止”

  • 龙王堂

    ①又名龙泉庵。在北京市西山支脉平坡山大悲寺西北。是八大处中第五处。建于清康熙十一年(1672)。山泉从寺后峭壁流出,至前院经石螭吻(石雕龙头)注入水池。《日下旧闻考》卷103:“龙王堂,阶下有方池,深

  • 玛布置喀巴布冈里

    即玛卜加喀巴普山。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20载:“西番(藏)语:玛卜置谓孔雀。雪山涧水下流,如出孔雀口,故名。”

  • 归仁军

    唐天宝六年(747)于归仁国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治所在孽多城(今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克什米尔之吉尔吉特)。后废。

  • 鹿肠山

    在今河南淇县西。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初平四年 (193),“绍乃出军,入朝歌鹿肠山苍岩谷口,讨干毒”。古山名。在今河南省淇县西。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东汉初平四年(193年)袁绍出兵,“入朝歌鹿肠山苍岩

  • 可昙县

    西魏恭帝二年(555)置,属和仁郡。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北。北周废。

  • 长江山

    在今广东中山市东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香山县:长江山“众水皆导源于此,因名”。

  • 龙纳城

    宋大理时置,在今四川会东县西南姜州乡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姜州:“乌蛮仲牟由之裔阿坛绛始居閟畔部,其孙阿罗仕大理国主高泰,是时会川有城曰龙纳,罗落蛮世居之,阿罗挟高氏之势,攻拔之,遂以祖名曰绛部。”

  • 甫丹站

    元置,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镜泊湖畔南湖头古城。元《析津志》天下站名:“唆吉正东微北百二十(里)石迪,正东北五十(里)甫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