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阳县

河阳县

①西汉置,属河内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孟县西三十五里冶戍镇。西晋末废。北魏孝昌中复置,北齐废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复置,属怀州。移治北中府城 (今孟县南十五里)。大业初属河内郡。唐为孟州治。金大定中徒治今孟县。明洪武初省入孟州。

②西晋永嘉五年 (311) 置,为河阳郡治。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五十六里,洱海东岸大成村。南朝宋改东河阳县。

③南朝宋侨县,属南天水侨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境。南齐废。

④隋开皇二年 (582) 改陇城县置,属秦州。治所即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九十里陇城乡。大业初属天水郡。六年 (586) 复名陇城县。

⑤元至元二十六年 (1289) 降河阳州置,为澂江路治。治所在今云南澄江县西三里旧街子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: “县在抚仙湖之阳也。” 明洪武十五年(1382) 为澂江府治,治所在今澄江县东金莲山上。正德十三年 (1518) 迁治今县东南四里旧城,隆庆五年 (1571) 迁治舞凤山麓 (即今澄江县)。1913年改澂江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孟州市西。属河内郡。西晋废。北魏复置。北齐又废。隋开皇时复置,移治今孟州市南。金大定中因河患移治今孟州市。金、元为孟州治。明洪武初废。南临黄河,向为洛阳外围重镇。唐建中时,置河阳三城节度使于此。(2)西晋置,治今云南省大理市东南凤仪镇。属云南郡。东晋改东河阳县。(3)南朝宋置,治今湖北省宜城市境内。属襄阳郡。齐梁时废。(4)南朝齐置,治今陕西省南郑县境内。属汉中郡。后废。(5)隋开皇二年(582年)改略阳县置,治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陇城镇。属天水郡。六年改陇城县。(2)古旧县名。元至元二十六年(1289年)降河阳州置,治今云南省澄江县西北旧街子。为澂江路治。明时几次迁徙,隆庆四年(1570年)移今治。明、清为澂江府治。1913年改澂江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孟门关

    隋置,在今山西柳林县西北孟门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42石州定胡县: 孟门关 “周大象元年于此置孟门津,隋开皇六年改曰孟门关,在黄河东岸”。

  • 袁山

    在今江西宜春市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9袁州宜春县: 袁山“在县东北五里。昔隐士袁京居于此山,死葬其侧,乃名为袁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8袁州: 袁山“周回二十里”。隋置袁州以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

  • 良山镇

    北宋置,属伏虞县。在今四川营山县北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54营山县:“《志》云,三十里有良山镇。县址为兴福寺。”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南部。面积172平方千米。人口4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新屋下,人口4

  • 洛水堰

    在今四川绵阳市东北魏城镇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魏城县: “北五里有洛水堰,贞观六年引安西水入县,民甚利之。”

  • 马跑泉镇

    即今甘肃天水市东南马跑泉镇。清乾隆《直隶秦州新志》卷1:“东三十五里马跑泉。”在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北部、渭河南岸。面积97平方千米。人口5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跑泉,人口 7300。传唐尉迟敬德马刨地

  • 莽张店

    即今河南罗山县南莽张乡。清乾隆 《罗山县志》 卷1 《镇店》: “莽张店,南四十里。”

  • 民壮围

    即今台湾宜兰县东北壮围乡。清嘉庆初,漳州人吴沙子光裔继父业率众入垦,故有民壮围之名。即今台湾省宜兰县东北壮围乡。清嘉庆年间,福建漳浦人吴沙率大陆移民在此垦殖,以土地分配丁壮,遂有此名。

  • 两江口

    ①指今吉林松花江上游二道江之上下两江口。一在安图县西南,为大沽江注入二道江处,称为上两江口,即今两江镇;一在今吉林靖宇县东北,头道江与二道道江合流处,为下两江口,今两江口村。民国《桦甸县志》卷2:“二

  • 汉德县

    三国蜀汉置,属梓潼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四十里汉阳镇。《华阳国志·汉中志》:汉德县“有剑阁道三十里,至险。有阁尉,桑下兵民也”。南朝梁废。古县名。三国蜀置,治今四川省剑阁县东北。属梓潼郡。两晋及南

  • 温登窝集

    在今黑龙江省鹤岗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 “巴蘭窝集” 条下: “温登窝集在 (宁古塔)城东北一千一百里,俱在混同江之北。” 温登河源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