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南县

河南县

①秦置,属三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涧水东岸。西汉属河南郡。西晋末废。东晋义熙末复置,北魏太和中属河南尹。东魏天平初改属新安郡,二年 (535) 改名宜迁县,为河南郡治。北周复名河南县。大业初徙治东京 (今洛阳市),为河南郡治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与洛阳县并为洛州治。永昌元年 (689) 改名合宫县。神龙元年 (705) 又名河南县。三年 (707) 改名合宫县。景龙元年(707) 又名河南县。开元初与洛阳县并为河南府治。金废。

②南朝宋侨置,为河南侨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新野县东北。北魏废。

③1938年析伊宁县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即今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。以在伊犁河南岸,故名。1944年改名宁西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郊涧水东岸。东魏天平二年(535年)改宜迁县,北周复改河南县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与洛阳县同移治新都,即今洛阳市。唐永昌元年(689年)改合宫县,神龙元年(705年)复改河南县。三年又改合宫县,旋复改河南县。金废入洛阳县。自汉至北朝属河南郡或河南尹,隋为河南郡治,唐、宋为洛州、河南府治。(2)南朝宋侨置,治今河南省新野县北。属河南郡。北魏废。(2)旧县名。1939年由河南设治局升县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驻地察布查尔镇。1944年更名宁西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沙水驿

    南宋嘉定中置,在今广东南雄县东北三十里。后又置沙角巡司于此。南宋嘉定中置,在今广东省南雄市东北。

  • 济隆宗

    又作济龙宗、吉隆宗。即济隆城。今西藏吉隆县东南吉隆。

  • 司吾山

    亦作㟃峿山、司镇山。在今江苏新沂市南五十里,为马陵山支脉。《水经·沭水注》:横沟水“水发渎右,东入沭之故渎,又南暨于遏。其水西南流,径司吾山东,又径司吾县故城西”。

  • 金龟头

    即今台湾省澎湖县马公半岛西南端之金龙头。连横 《台湾通史 · 开辟纪》: 明天启二年(1622),荷兰船舰至澎湖,“复于风柜尾、金鱼头,嵵里白沙、渔翁诸岛,各造炮台,以防守海道”。即此。

  • 强山

    一名狂山,又名长山。在今江西波阳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饶州府一》: 强山 “在鄱阳县西南六十里。一名狂山。两山特起,滨鄱阳湖,接都昌界”。清于此设强山汛。

  • 炉山汛

    清置,属清平县。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香炉山。旧有外委戍守。

  • 十里陌

    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十里。《晋书·李势载记》:东晋永和三年(347),桓温伐成汉,“温已造成都之十里陌,昝坚众自溃”。即此。

  • 南巨 (鉅) 鹿郡

    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置,属定州。治所在平乡县 (今河北平乡县西南平乡镇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内丘、任县、平乡、巨鹿、隆尧等县地。十八年 (494) 属相州,后改为南赵郡。

  • 农歌

    西藏古地名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“逻些在东,距农歌二百里。”地在今当雄县羊八井区,唐时吐蕃于此曾置驿站,“唐使至,吐蕃宰相每遣使迎候于此”。此地为吐蕃近畿重镇。

  • 灵道县

    ①即灵关道。治所在今四川甘洛县东北。《水经·沫水》:“东南过旄牛县北,又东至越嶲灵道县。”郦注:“灵道县一名灵关道,汉制夷狄曰道。县有铜山,又有利慈渚。”②西魏改仇池县置,属顺政郡。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