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东道

河东道

①唐贞观元年 (627) 因山川形便,分黄河以东、太行山以西地区置。为贞观十道、开元十五道之一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全省及河北西北部内、外长城间地。开元以后治蒲州 (治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)。乾元元年 (758) 废。

②明置,属山西省。驻蒲州 (治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)。清辖蒲州、平阳两府及解、隰、霍、绛四州。嘉庆中移驻安邑县运城 (今山西运城市),兼管河东盐法。1912年废。1914年复置,1928年又废。


(1)唐贞观十道、开元十五道之一。贞观元年(627年)置,开元以后治蒲州(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)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及河北省西北部内外长城之间地。乾元元年(758年)废。(2)明置,驻蒲州。属山西省。清辖平阳、蒲州二府,霍、解、绛、隰四州,兼管河东盐法。嘉庆间移驻安邑县运城(今山西运城市)。1912年废。1914年复置,1928年又废。(3)1913年2月置,治安邑县运城(今山西运城市)。属山西省。辖安邑、临汾、洪洞、浮山、乡宁、岳阳(1914年6月改名安泽)、曲沃、翼城、太平(1914年1月改名汾城)、襄陵、吉县、永济、临晋、虞乡、荣河、万泉、猗氏、解县、夏县、平陆、芮城、新绛、垣曲、闻喜、绛县、稷山、河津、霍县、汾西、灵石、赵城、隰县、大宁、蒲县、永和等县。辖区约当今山西省永和、隰县、汾西、灵石等县以南,霍州、古县、安泽、浮山、翼城、垣曲等市县以西地区。1914年6月袭置河东道。1916年4月移治安邑(今山西运城市东北安邑)。辖县以及今辖区不变。1927年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原阳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云中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八拜乡古城。东汉末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荒干水 “西南径武皋县,王莽之永武也。又南径原阳县故城西,又西南与武泉水合”。②即源阳县。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武

  • 光城郡

    ①南朝梁置,为南郢州治。治所在光城县(今河南潢川县南)。隋开皇初废。②南朝梁置,属北江州。治所在光城县(今湖北黄陂县北)。北齐废。南朝梁置,治光城县(今河南光山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光山县一带。隋开皇

  • 封山县

    ①西晋置,属新昌郡。治所在今越南河山平省西北不拔一带。南齐后废。②南朝梁改安金县置,属合浦郡。治所在今广西灵山县南安金村。隋属合浦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) 为姜州治。后属廉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

  • 金波亭

    在魏州城 (今河北大名县东大街乡) 内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乾化五年 (915) 三月,置昭德军于相州,分魏州将士府库之半隶之。魏兵不从,刘遣别将王彦章 “入魏州, 屯金波亭”, 魏

  • 旸霁

    即今江西宁都县西北旸霁。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永龙县治此。

  • 高板桥镇

    即今四川金堂县东南高板镇。清嘉庆《金堂县志》 卷2: 高板桥场 “俗名唐家场,去城(今成都市东北城厢镇) 一百一十里”。

  • 保塞县

   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(981) 改清苑县置,为保州治。治所即今河北保定市。金大定十六年(1176) 复名清苑县。古县名。北宋太平兴国六年(981年)改清苑县置,治今河北省保定市,为保州治。金大定十六年(

  • 了味司

    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境。《清一统志·元江州》:了味土巡司“在新平县境,旧系鲁魁山土目,至普为善,于本朝康熙二十七年归附,授土巡检世袭”。

  • 县河镇

    在今湖北竹溪县东六十里。明成化年间曾置巡司于此。清有把总驻防。在湖北省竹溪县东北部。面积146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县河铺,人口 1230。因早年设有铺店得名。1949年属竹溪县二区。1

  • 地坛

    亦名方泽坛、方丘坛。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。明嘉靖九年(1530)建。为明、清帝王夏至日祭皇地祗神之地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57引《明典汇》:“方丘者,北郊泽中之丘,丘方而下,以象地也。”1925年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