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冈塘
在今上海市青浦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青浦县:沙冈塘“南绝黄浦,至捍海塘,涨入淞江,西达盘龙汇”。
在今上海市青浦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青浦县:沙冈塘“南绝黄浦,至捍海塘,涨入淞江,西达盘龙汇”。
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 (448) 以豫部蛮民置,属弋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光山县南六十里。大明中属光城左郡。南朝梁为边城郡治。隋开皇三年(583) 废。古县名。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(448年)置,治今河南省光
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西的尼亚斯岛。清谢清高 《海录》 有专条记述。
即今山东济南市东北二十里洛口。为泺水入古济水 (此段古济水即今黄河) 之口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泺水 “北流注于济,谓之泺口”。筑堰以分其流,故亦名堰头镇。又曰下泺镇。明置堰头镇巡司。
又作同源墟。即今江西临川市西北四十里桐源乡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2: 临川县西有桐源墟。
在今辽宁北票市东南。民国 《朝阳县志》 卷12: “朝阳寺山为啦吗洞山南行之系,距县百二十里。山前有庙曰朝阳寺,以庙名山。” 山有城,又名城子山。康熙年间于山上建塔,蒙古族称纳井塔。
即哑鲁。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岸巴鲁蒙河口。《明史·外国列传》:“阿鲁,一名哑鲁,近满剌加。顺风三日夜可达。风俗、气候大类苏门答剌。”
在今甘肃陇西县北九十里通安驿乡,为往来交通要道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巩昌府安定县 “诸水驿” 条下: “南七十里有通安驿。” 即此。
1913年废大理府,改附部太和县置,以府名为县名,后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83年撤销,并入大理市。旧县名。1913年改太和县置,治大理城(今云南
明初改平江路置,直属南京。治所在吴县、长洲县(今江苏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苏州、常熟、昆山、吴江、吴县等市县和上海市西北部地。明宣德后为应天巡抚治所。清为江苏省治。1912年废。明初改平江路置,治吴
唐贞观元年(627)置。为十道之一。因在陇山之右(西),故名。据《唐六典》卷3:辖境“东接秦州,西逾流沙,南连蜀及吐蕃,北界朔漠”。相当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,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及新疆东部地。开元二十一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