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沃野镇

沃野镇

北魏北境六镇之一。治所初在汉沃野县故城(今内蒙古磴口县东北河拐子古城,一说在今五原县东北乌加河北)。太和十年(486)迁治汉朔方县故城(今内蒙古杭锦旗北黄河南什拉召附近)。正始后又迁黄河北,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北苏独仑(西沙梁)乡根子场村古城。正光五年(524),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聚众反, 各镇响应,首倡六镇大起义。《魏书·蠕蠕传》:孝昌元年(525),诏蠕蠕王(柔然王)阿那瓌率众十万讨之,“从武川镇西向沃野,频战克捷”。自此以后,六镇相率内徙,废。


北魏六镇之一。初置于西汉沃野县(今内蒙古磴口县布隆淖东北巴拉亥附近)。北魏太和十年(486年)迁于西汉朔方县(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黄河南岸)。正始后移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北苏独伦之北根场古城。正光四年(523年)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反,诸镇响应。孝昌元年(525年),柔然王阿那瓌为魏率众十万讨之,“从武川镇西向沃野,频战克捷”(《魏书·蠕蠕传》)。自后六镇相帅内徙,其地遂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纳孟寺

    亦名郎木寺、纳摩寺。在今甘肃碌曲县东南郎木寺乡。民国谢培筠《川西藏事辑览》第四编:热当坝西四十里有“纳摩寺”。

  • 泰伯渎

    在今江苏无锡市东五里。相传泰伯所开,故名。唐时曾疏导。《新唐书· 地理志》 无锡县:“南五里有泰伯渎,东连蠡湖,亦元和八年孟简所开。”

  • 沪渎垒

    又名沪渎城、袁山松城。东晋时的海防要垒。故址在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旧青浦西。《晋书·虞潭传》:东晋咸和中,“修沪渎垒,以防海沙”。又《孙恩传》:隆安四年(400),“吴国内史袁山松筑扈渎垒,缘海备恩”。

  • 桐江水

    在今湖南邵东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一》: 桐江水 “在邵阳县 (今邵阳市) 东南。源出金仙山,北流至董家湾,合槎水又西北入邵”。

  • 白草砦

    北宋初置,属延州延川县。在今陕西清涧县东北一百余里白草寺附近。元废。

  • 圣堂墟

    即今广东恩平市东北三十里圣堂镇。明万历《广东通志》卷46:恩平县有圣堂墟。

  • 博辽县

    唐贞观五年 (631) 置,属琼州。治所在今海南省万宁县南。寻属崖州。龙朔二年 (662) 属万安州。唐末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五年(631年)置,治今海南省万宁市南,属万安州。唐末废。

  • 塔城县

    1913年改塔尔巴哈台厅置,为新疆塔城道治。治所即今新疆塔城市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卷4: 塔尔巴噶台,“准语塔尔巴噶,獭也。其地多獭,故名”。1930年为塔城行政区治,后直属新疆省。1984年改设

  • 窦妪镇

    即今河北栾城县西北窦于镇。清同治 《栾城县志》 卷2村镇: 窦妪村 “属守信社,在南赵村西,距城二十五里”。在河北省栾城县西部。面积57.9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窦妪,人口7320。旧名

  • 大王常镇

    即今河北枣强县东北三十五里王常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4枣强县图:东北有王常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