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汶水

汶水

①即今大汶河。《尚书·禹贡》 青州:“浮于汶, 达于河。”即此。源出山东莱芜市北,西南流经古嬴县南, 古称嬴汶, 又西南会牟汶、北汶、石汶、柴汶,至今山东东平县戴村坝。自此以下,古汶水西流经东平县南,至梁山东南入济水;明初筑戴村坝,遏汶水南出南旺湖济运,西流故道遂微;清末罢漕运,主流又西注东平湖,北入黄河。

②指今山东中部入潍之汶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琅邪郡朱虚:“东泰山,汶水所出,东至安丘入维。”今名东汶河。源出山东临朐县南,东北流至安丘县东北入潍河。

③晋郭缘生《述征记》:“泰山郡水皆名曰汶。”《水经注》述牟汶、北汶时或简称汶。

④《水经·沂水注》称,桑泉水上源之一㟬崮水,俗谓之汶水。宋元以来,遂通称桑泉水全流为汶水。今名东汶河。源出山东蒙阴县西, 东南流经县南, 至沂南县南入沂河。

⑤即今湖北广水市东之应山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应山县“白泉河”条下:“汶水在县城西北,源出高贵山,南流经此,又绕城南而东。县东三里又有东河,一名方家河,流合焉,又东南合于白泉河。”

⑥一作汶江,“汶”读与“岷”同,即今四川中部之岷江。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蜀地之甲,轻舟浮于汶,乘夏水而下江,五日而至郢。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:蜀汉建兴十四年(236),“后主至湔,登观板,看汶水之流”。

⑦指今四川成都市南之南河(锦江)。《元和志》卷31成都:“大江一名汶江,一名流江,经县南七里。”


古水名。(1)《尚书·禹贡》青州:“浮于汶,达于河。”今名大汶水或大汶河,源出山东省莱芜市北,西南流经古嬴县东南,古称嬴汶。又西南会牟汶、北汶、石汶、柴汶至今东平县戴村坝,又西流经东平县南,至梁山县东南入济水;明初筑戴村坝,遏汶水南出南旺湖济运,西流故道遂微;清末罢漕运,今主流又西注东平湖,北入黄河。(2)晋郭缘生《述征记》:“泰山郡水皆名曰汶。”《水经注》述牟汶、北汶时或简称汶。参见“五汶”。(3)《汉书·地理志》、《水经》入潍之汶,今名东汶河。源出今山东省临朐县南,东北流至安丘市东北入潍河。(4)又作汶江。“汶”与“岷”通,即今岷江。《战国策·燕策》:“蜀地之甲,轻舟浮于汶,乘夏水而下江。”鲍彪注:“汶江水出岷山。”吴师道补:“汶,眉贫反,即岷。”《三国志·蜀志·后主传》:蜀建兴十四年(236年)“后主至湔,登观坂,看汶水之流”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安宫

   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6:“太宗初居承乾殿,武德五年,高祖以秦王有克定天下功,特降殊礼,别建此宫以居之,号宏义宫……贞观三年,高祖徙居之,改名曰大安宫。”

  • 上洙岭

    即上朱岭。在今江西萍乡市西境。

  • 祝林总

    即今湖北随州市东北祝林乡。清时有州同驻此。民国设县佐。

  • 化马关

    明置,属岷州卫。在今甘肃宕昌县东南化马乡。《清一统志·阶州二》:化马关“在州境西固城东五十里。明成化十九年筑”。

  • 郭家沟

    在今山西灵石县南。《明史·聂豹传》:“豹令富民出钱,罪疑者赎,得万余金,修郭家沟、冷泉、灵石诸关隘。”

  • 物藏寨

    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红星乡南俄真。清雍正元年 (1723) 置物藏寨土百户。

  • 阿端

    即斡端。今新疆和田市。《明史·西域传》阿端卫:“其时西域地亦有名阿端者,贡道从哈密入,与此为两地云。”

  • 寒桥

    即今山东寿光市东寒桥镇。1949—1953年为寿南县治。集镇名。在山东省寿光市中部偏南、弥河东岸。属洛城镇。人口1600。唐代立村。据传唐太宗东征时,部下路经弥河,时令初冬,惟有此地一段河水已结冰,人

  • 陉城

    又称陉庭、汾陉。在今山西曲沃县东北。《史记·白起传》:秦昭王四十三年(前264),“白起攻韩陉城,拔五城,斩首五万”。即此。又《韩世家》作“秦拔我陉城汾旁”,《范睢传》作“秦攻韩汾陉,拔之”。盖陉城在

  • 单城县

    南朝宋置,属宋康郡。治所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境。隋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