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汴水

汴水

①又名汴河、汴渠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作卞水,指今河南荥阳市西南索河。《后汉书》始作汴渠,移指荥阳一带从黄河分出的狼汤渠(即古鸿沟)。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:永平十二年(69),“遣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”。注:“汴渠即莨荡渠也。”即自今河南荥阳市北引黄河水,东经开封,南经通许至淮阳县东南入颍水,南流入淮水。魏晋之际, 自荥阳汴渠东循狼汤渠至今开封市,又自开封东循汳水、获水至今江苏徐州市转入泗水一道,逐渐代替了古代自狼汤渠南下颍水、涡水一道,成为当时从中原通向东南的水运干道;自晋以后,遂将这一运道统称汴水。隋开通济渠后,开封以东一段汴水渐渐为运道所经;唐、宋人称通济渠为汴河,故有时改称这一段汴水为古汴河。金、元后全流皆为黄河所夺,汴水一名即废弃不用。

②隋开通济渠,因自荥阳至开封一段即原来的汴水,故唐、宋人遂将出自河至入淮之通济渠东段全流统称为汴水或汴渠。北宋亡后,南宋与金以淮河为界,此渠不再为运道所经,遂渐湮废。今江苏泗洪县境,尚残存一段,俗称老汴河,上承睢水,东南流注入洪泽湖。


古水名。(1)《汉书·地理志》作卞水,指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南索河。《后汉书》始作汴渠,疑指卞水所入荥阳一带从黄河分出的狼汤渠(即古鸿沟)。魏晋之际,自荥阳汴渠东循狼汤渠至今开封市,又自开封东循汳水、获水至今江苏省徐州市转入泗水,渐次代替了古代自狼汤渠南下颍水、涡水,成为当时从中原通向江南的水运干道;自晋以后,遂将这一运道全流各段统称为汴水。隋开通济渠后,开封以东一段汴水渐不为运道所经;唐宋人称通济渠为汴河,故有时改称这一段汴水为古汴河。金、元后全流皆为黄河所夺,汴水一名即废弃不用。(2)隋开通济渠,因中间自今荥阳市至开封市一段就是原来的汴水,故唐、宋人遂将自河至入淮通济渠东段全流统称为汴水、汴河或汴渠。北宋亡后,南宋与金划淮为界,此渠不再为运道所经,不久即归湮废。今仅残存江苏省泗洪县境内一段,俗名老汴河,上承睢水,东南流注入洪泽湖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七里江

    在今广西象州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象州:七里江在“州东七里。有天堂岭,江源出焉,流入象江”。

  • 南阳城

    即宁。又名修武。今河南获嘉县治。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 修武县: “有南阳城。” 《水经·清水注》: “修武,故宁也,亦曰南阳矣。马季长曰:晋地自朝歌以北至中山为东阳,朝歌以南至轵为南阳。”

  • 崔家口镇

    即今山东庆云县东北境之崔口镇。《清一统志 · 天津府二》: 盐场 “富民场在崔家口”。

  • 海林支线

    从黑龙江省牡丹江附近的敖头经火龙沟(今海林市西南) 至长汀。长44公里。为中东铁路支线。日伪于1935—1942年修筑。今称火龙沟支线。

  • 河子镇城

    唐置,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河口乡。一说今四川攀枝花市东南。唐贞元十四年 (798),内侍刘希昂使南诏经此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巂州: “又经菁口、会川四百三十里至河子镇城,又三十里渡泸水,又五百四十里至

  • 布特哈总管

    清康熙三十年(1691)置,属黑龙江将军。治所在伊倭齐(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)。光绪二十年(1894)改置布特哈副都统,徙治嫩江东岸博尔多站(今黑龙江讷河县)。三十一年(1905)裁副都统,

  • 黄岩县

    唐武后天授元年 (690) 改永宁县置,属台州。治所即今浙江台州市西之黄岩区。《寰宇记》卷98: “以其山顶有黄石,故以名之。” 元属台州路,元贞元年 (1295) 改黄岩州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

  • 北碚管理局

    1941年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北碚镇,1949年废入巴县。1942年由四川省嘉陵江三峡实验区(今属重庆市)改置(县级)。该实验区系由四川省巴县(今重庆市巴南区)的北碚镇,江北县(今重庆

  • 归姜寨

    在今海南省临高县西南南宝乡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二》:归姜寨“在儋州(治今中和镇)东北四十里。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。寻废”。

  • 鄱阳府

    元至正二十一年 (1361) 朱元璋改饶州路置,属江南行省。治所在鄱阳县 (今江西波阳县)。寻改为饶州府。元至正二十一年(1361年)朱元璋改饶州路置,治鄱阳县(今属江西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鄱江流域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