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泰县

永泰县

①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梓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六十里永泰乡。《元和志》卷33永泰县:“地号永泰,因以为名。”天宝初属梓潼郡,乾元初复属梓州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废入盐亭县。十年(1077)置永泰尉司,建中靖国初改为永泰尉司,南宋绍兴初改为永泰县,未几废。三十一年(1161)复置永泰县。元初废。

②唐永泰二年(766)置,属福州。治所即今福建永泰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00福州永泰县引《图经》:“唐永泰二年置,以年号为县名。”北宋崇宁元年(1102)更名永福县。1914年因与广西永福县重复,仍改名永泰,属福建闽海道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


(1)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析盐亭县置,治今四川省盐亭县东南永泰场。属梓州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省入盐亭县。十年复置。后为永泰尉司,建中靖国初改名安泰,绍兴初复为永泰县,元初废。(2)今县名。在福建省东部,大樟溪中、上游。属福州市。面积 2243 平方千米。人口35.8万。辖9镇、1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樟城镇。唐永泰二年(766年)析侯官县西部、龙溪县东部地置县,治今址。以年号为名,属福州。五代唐长兴四年(933年)王闽属长乐府。北宋属福州,崇宁元年(1102年)改名永福县。元属福州路。明、清属福州府。1913年废府,属东路道。1914年因与广西永福县重名,复名永泰县,属闽海道。1928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第四专区,1950年属闽侯专区。1956年属晋江专区,1959年复属闽侯专区。1971年属莆田地区。1983年属福州市。大漳溪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县境,水力资源丰富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产稻,并产李、柿、梨、板栗。所产蜜饯闻名。工业有电力、造纸、制药、食品等。有铁、铅、锌等矿。福三、五秀、安嵩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方广岩、姬岩、闇亭寺、名山室、青云山及塔山公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楚王山

    ①又名同孝山。在今江苏铜山县西二十五里夹河乡闸口村。《水经·获水注》: “获水又东径同孝山北。山阴有楚元王冢,上圆下方,累石为之,高十余丈,广百许步,经十余坟,悉石也。” 《明一统志·徐州》: 楚王山

  • 陕南县

    1933年1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改赤南县置,治青鹤观 (今陕西镇巴县南青鹤观)。后迁盐场坝 (今镇巴县南盐场坝)。1935年3月废。旧县名。川陕革命根据地设。1934年初由赤南县改名。1935年红军北上

  • 紫芝山

    即今福建漳州市西北望高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1漳州 《景物下》: 登高山 “在州治之西二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漳州府龙溪县: 紫芝山 “在城西北隅。脉自天宝山来,蜿蜒起伏三十余里,至此一峰耸拔,一

  • 索伦旗

    清雍正十年 (1732) 设索伦左、右翼八旗,属呼伦贝尔副都统。治所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索伦镇。1934年日伪统治时置索伦旗,驻南屯 (今鄂温克族自治旗驻地巴音托海镇)。1958年改设鄂温克族

  • 鄢郢

    战国楚都的通名。即楚都郢 (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北纪南城) 与别都鄢 (今湖北宜城市东南) 的连称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 顷襄王十八年 (前281),楚人曰,“ (秦) 左臂据赵之西南,右臂傅

  • 索驴堡

    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南。《清一统志·都匀府》: 索驴堡 “明正德三年,官军讨叛苗,由索驴、撒毛进”。

  • 八寨

    明上林、忻城二县境红水河(泥江)两岸八个村寨之总称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上林县“周安堡”条:“八寨者曰思吉、曰周安、曰古卯、曰古蓬、曰古钵、曰都者、曰罗墨、曰剥丁,后又益以龙哈、布咳为十寨。其地东达柳

  • 景忠山

    又名景山。在今河北迁西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迁安县: “景山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。高八里。旧有二名: 南曰明山,北曰阴山。《郡志》: 山北为鹿儿岭,滦阳驿置于此。岭东为三屯镇城。嘉靖初,帅臣马永建

  • 长州

    ①西魏废帝三年(554)改南夏州置,治所在大安郡长泽县(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南城川古城)。隋大业三年(607)废。②隋末沈法兴置,治所在今浙江长兴县南古城。唐武德二年(619)李子通据其地。武德四年(6

  • 麻 (蔴) 荳社

    即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麻豆镇。连横 《台湾通史 ·建国纪》: 南明弘光元年 (1645),“台湾领事集归化土番之长老,设评议会,“其时归化番社中有 “蔴荳社”。清康熙间蒋毓英 《台湾府志》卷1作 “麻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