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乐宫

永乐宫

①北魏离宫。在平城北苑中,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载:太和元年(477)九月,“起永乐游观殿于北苑,穿神渊池”。后来永乐游观殿围筑墙垣,成为永乐宫,神渊池即永乐宫池。太和十六年(492)孝文帝“移御永乐宫”。

②原在今山西芮城县西永乐镇,通称永乐宫。相传为道教“八仙”之一的吕洞宾故里,唐代建为吕公祠。蒙古中统三年(1262)重建,改号纯阳宫。宫内主体建筑有三清殿、纯阳殿、重阳殿等。各殿精美的元代壁画,为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。旧址因在三门峡水利工程淹没区内,1959年开始迁于芮城北古魏城遗址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原名大纯阳万寿宫。在山西省芮城县城北3千米龙泉村东侧。原在芮城西向20千米的永乐镇上。据道藏中有关典籍和宫内碑文记载,为道教“八仙”之一的吕洞宾诞生地。吕氏死后,乡人将其故居改为吕公祠。金末增修门庑,扩充为道观。蒙古太宗三年(1231年)毁于火,其时新道教全真派首领丘处机等人,受朝廷宠信,祖师吕洞宾倍受尊崇,次年敕令升观为宫,封真人号曰“天尊”,并派河东南北两路道教提点潘德冲主持,营建此宫,历时15年。至中统三年(1262年)建成主体建筑,至正十八年(1358年)纯阳殿壁画竣工,前后110多年,几乎与元朝共始终。明、清两代,曾作小规模维修和补绘,较完整地保存了元代艺术宝藏。宫内主体建筑即宫门、龙虎殿、三清殿、纯阳殿、重阳殿,垂直排列于中轴线上,其中宫门为清代建筑,余皆元建。三清殿最大,位置在前,与一般寺庙主殿在后截然不同,而与皇宫设置近似。各殿精美的元代壁画(包括栱眼壁画),总面积达 1000 平方米,题材丰富,笔法高超,为绘画史上的杰作。因永乐宫旧址在三门峡水利工程淹没区内,1959年开始将全部建筑和壁画迁移至新址复原保存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永乐宫三清殿


猜你喜欢

  • 泰宁卫

    明兀良哈三卫之一。洪武二十二年(1389) 于兀良哈地置,属大宁都司。泰宁卫又称“往流” (Onglighut),意即 “王之民”,当即辽王直属部民,其地在元泰宁路境 (今吉林洮儿河、绰尔河下游)。永

  • 高口戍

    在今湖南望城县西北乔口镇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 “湘水自高口戍东,又北,右会鼻洲。”杨守敬《水经注疏》 疑 “高口戍” 即 “乔口戍” 之讹。

  • 江湾营

    在今广东英德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 “高桥营”条:江湾营“在县北江东岸”。清置,在今广东省英德市北北江东岸。为江防要地。

  • 隆兴寺

    在今河北正定县城内东门里街。始建于隋开皇六年 (586),名龙藏寺。唐改为龙兴寺。北宋开宝四年 (971) 扩建。清康熙年间改名隆兴寺。有天王殿、摩尼殿、戒台、慈氏阁、转轮藏阁、大悲阁、弥陀殿等。大悲

  • 光福山

    即邓尉山。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光福镇附近。明王鏊《姑苏志》卷8:“邓尉山在光福里,俗名光福山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宁二年(895),杨行密取苏州,攻嘉兴,“钱镠遣武勇都指使顾全武救嘉兴,破乌墩、光福二寨”

  • 三铺集

    俗名三堡。即今江苏铜山县南三十里三堡镇。清时设把总驻守。

  • 华阴郡

    唐天宝元年(742)改华州置,治所在郑县(今陕西华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华县、华阴、潼关三县市及渭南市北部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华州。(华huà) 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华州置,治郑县(今陕西华县

  • 道兴寨

    即今山西沁县西南道兴村。《清一统志·沁州》: 道兴寨 “在州西少南二十里”。

  • 岑河口市

    即今湖北荆沙市东南(江陵区北)岑河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江陵县东南有岑河口市。

  • 马跑泉镇

    即今甘肃天水市东南马跑泉镇。清乾隆《直隶秦州新志》卷1:“东三十五里马跑泉。”在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北部、渭河南岸。面积97平方千米。人口5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跑泉,人口 7300。传唐尉迟敬德马刨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