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思县
亦作北思县。唐贞观七年(633)置,后属羁縻笮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红原、马尔康县境。后废。
亦作北思县。唐贞观七年(633)置,后属羁縻笮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红原、马尔康县境。后废。
1937年伪满由抚顺县析置,属奉天省。治所即今辽宁抚顺市。1945年抗战胜利后属辽宁省。1947年裁入抚顺县。1949年复置市,升为直辖市。 1954年降为辽宁省辖市。在辽宁省东部。面积1.13万平方
在北京故宫乾清宫墙外西南。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(1420)。清康熙时为皇帝书斋。雍正时重修,此后成为皇帝居住和进行日常政务活动的地方。著名的三希堂即在养心殿的西暖阁。同治、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在养心殿垂帘听
①北魏置,治所在武兴(今陕西略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略阳县地。西魏废帝三年(554)改为兴州。②南朝梁天监中置,治所在南晋寿郡(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关口)。北周废。北魏置,治武兴县(今陕西略阳县)。
亦名达威。在今四川色达县。民国《道孚县图志》:“色达一名色他,分上中下三色达。……(宣统三年)边务大臣赵尔丰遴员勘查,改为色威县,适逢鼎革,未果。”
在今江西安远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安远县:打鼓岭在“县南十余里。岭势嵯峨,上有石鼓”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一》:打鼓岭“上有石鼓,相传旧与谯鼓相应”。
今蒙古国色楞格省东南部哈腊河,为鄂尔浑河下游支流。元 《圣武亲征录》: “上 (成吉思汗)发兵于哈剌河,伐篾里乞部主脱脱。” 《史集》 载源出不儿罕山 (今肯特山) 西南面的河名为Qara,即此。古水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江阳县置,属渝州。治所即今四川江津市东北五十里顺江镇。《寰宇记》卷136江津县:“以斯地在江之津为名。”大业初属巴郡。唐武德初属渝州,天宝初属南平郡,乾元初属渝州。北宋乾德五年
亦作这乞林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侧库鲁河口南岸。清属宁古塔将军。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:枯鲁河注入黑龙江处有“这乞林噶山”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混同江北岸, 东至海
①一名沐鹤溪。即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、青田县境内之小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青田县:小溪“在县西南二十里”。东流入大溪后称为瓯江。②即今福建平和县治小溪镇。元置小溪巡司。至元三年(1337)南胜县曾迁治
在今广西柳州市柳侯公园内。唐韩愈有 《柳州罗池庙碑记》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3柳州府: 罗池 “在府城东。水可溉田。近有柳宗元祠,名罗池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