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鸣县

武鸣县

1913年改武鸣府置,属广西南宁道。治所即今广西武鸣县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


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,南宁市区北部、大明山西。属南宁市。面积 3367 平方千米。人口64.5万,86.6%为壮族。辖14镇、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厢镇。因县人陆荣廷任广西都督,崇尚武功,欲以“”鸣示天下,故名。隋开皇十一年(591年)置武缘县,故治在今南宁市郁江北岸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止戈县,先后属南方州、澄州;武德五年增置晋兴县,属邕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晋兴县改为乐昌县,止戈县废入上林县;天圣五年(1027年)移武缘治今武鸣;景廞三年(1036年)废乐昌县并入武缘县,属邕州。元属邕州路,后属南宁路。明、清属思恩府。1912年废武缘县入思恩府,并改思恩府为武鸣府。1913年废武鸣府为武鸣县,属邕南道。1914年属南宁道。1926年废道直隶广西省。1949年属武鸣专区,1951年属宾阳专区。1952年属桂西僮族自治区宾阳专区,1956年为桂西僮族自治州直属单位。1957年属邕宁专区。1958年与隆安县合并置武隆县,属南宁专区。1959年复置武鸣县。1971年属南宁地区,1983年改属南宁市。地势大致自东北向西南倾斜,四周为高山丘陵与山地,中部盆地、低山、丘陵、阶地、平原错综其间。河流呈羽状分布,以武鸣河为主。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甘蔗、玉米、花生、木薯、烟叶为主,还有菠萝、西瓜、龙眼、香蕉、柑橙等。矿产有锰、铁、磷、铜、煤、金等。工业有水泥、制糖、卷烟、罐头、染织、栲胶、淀粉、食品、农机等。210国道经此。名胜古迹有伊岭岩、灵水、明秀园、文江塔、起凤山、大明山、仙山院、春暇园及马头古墓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纹淀

    在今河北霸州市东。《宋史·河渠志五》:“塘泺,缘边诸水所聚,因以限辽。……东起信安军永济渠,西至霸州莫金口,合水汶淀、得胜淀、下光淀、小兰淀、李子淀、大兰淀为一水,衡广七十里,或十五或六里。”

  • 大凑山

    在今湖南桂阳县西。《元丰九城志》卷6:平阳县有大凑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1桂阳军:大凑山,“《旧经》云, 出银矿。当其盛时,炉烟蓊然,上接云汉,烹丁纷错,商旅往来辐辏,因以为名”。

  • 湟州

    北宋元符二年 (1099) 置,治所在邈川城 (今青海乐都县南湟水南岸)。辖境相当今青海平安、化隆回族自治县以东,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以北及甘肃永靖县黄河以东地。宣和元年 (1119) 改为乐州。北宋元符

  • 沙溪村

    即今广东中山市西沙溪镇。北距象角汛五里。清光绪《广州府志》卷69:香山县“墟市”有沙溪墟。

  • 陈家楼子

    即今陕西耀县西北柳林乡。1941—1943年陕甘宁边区置同宜耀县治此。

  • 赤谷

    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漏水“出南山赤谷,东北流径长杨宫东”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8:“赤谷在(盩厔)县东南三十五里。”

  • 钦江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宋寿县置,为钦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北三十里久隆镇。大业初为宁越郡治。唐武德初复为钦州治。天宝初为宁越郡治。乾元初为钦州治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

  • 河阴郡

    东魏元象二年 (539) 置,属洛州。治所在河阴县 (今河南孟津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东魏元象二年(539年)置,治河阴县(今河南孟津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孟津县一带。隋开皇初废。

  • 泊陂河

    即今河南光山县南泼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光山县: 泊陂河 “在县东南四十五里。商城县之五水关河流合焉,下流亦注于淮河”。

  • 清秀岩

    一名清秀山。在今广西桂林市西北隅。明曹学佺 《广西名胜志》 卷1临桂县: “清秀山从西清门下濠石道,上西皋入夹山口,缘山行,又里许,有塘曰清岩出其上,环桂诸山本以孤峭标秀,而是山则冈连陇凑,盘纡岪郁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