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遂

武遂

①战国燕邑,后为赵地。在今河北徐水县西遂城。《史记· 赵世家》: 悼襄王二年 (前243),“李牧将攻燕,拔武遂、方城”。即此。

②战国韩邑,后入秦。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(一说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)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 武王四年 (前307),“城武遂”。

③战国赵邑,在今河北武强县西北沙洼乡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 赵悼襄王时,“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,斩首十万”。西汉置武隧县。


古邑名。(1)战国燕邑。即今河北省徐水县西北遂城。赵悼襄王二年(前243年),李牧将攻燕,拔武遂,即此。(2)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省武强县西北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破赵杀将扈辄于武遂城,斩首十万。”西汉置武隧县。(3)战国韩邑。在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南,一说在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武王四年(前307年),伐韩,拔宜阳,“涉河,城武遂”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长城

    ①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互相防御,各于险要之地修筑长城。《左传》:僖公四年(前656),楚国“方城以为城”,长城始见记载。战国时齐、楚、魏、燕、赵、秦和中山等国相继兴筑。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, 为了防御

  • 黄龙滩

    即龙脊滩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长江中。《清一统志·夔州府一》: 黄龙滩 “在奉节县。……《旧志》: 每岁人日,邑人游于上,以鸡子卜岁丰歉。古谣云: 龙状如拭,济舟必吉。龙状彷彿,济舟必没”。

  • 宣德府

    蒙古中统四年 (1263) 改宣宁府置,治所在宣德县 (今河北宣化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、万全、阳原、蔚县、涞源及山西广灵、灵丘等县地。元后至元三年 (1337) 改为顺宁府。蒙古中统四年(

  • 棘阳县

    ①西汉高帝七年 (前200) 封杜得臣为棘阳侯,元朔五年 (前124) 改为县。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县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南阳郡棘阳县注: 应劭曰,“在棘水之阳”。故名。西晋属义阳郡。南朝宋属

  • 真武山庙群

    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北隅真武山上。清嘉庆 《宜宾县志》 卷6: 师来山在 “治北一里。竹木森列,俯瞰郡城。上有真武祠,俗呼为真武山”。庙建于明万历间扩建。清又增建。为川南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。今仅存玄祖殿、

  • 杨尖镇

    即今江苏无锡市东羊尖镇。明弘治《无锡县志》卷2:“东北:四十八都有羊尖。”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金匮县记:“杨尖镇在城东北七十里。”

  • 偏沅巡抚

    明万历二十七年 (1599) 用兵播州时分湖广地置,寻废。天启二年 (1622) 后置废无常,崇祯二年 (1629) 定设。治所在偏桥镇 (今贵州施秉县东北)、沅州 (今湖南芷江县),故名。为黔、楚重

  • 独山州

    明弘治七年 (1494) 改九名九姓独山州置,属都匀府。治所即今贵州独山县。州南二十里有独山,据清嘉庆 《贵州通志》 卷2 《都匀府图说》称: “群嶂相联,一峰独峙,州因以名。” 1913年改为独山县

  • 彰武县

    清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以养息牧场垦地置,属新民府。治所在横道子 (今辽宁彰武县)。民国 《彰武县志》 卷1: “以地在彰武台门外,故取名彰武县。” 民国初属奉天辽沈道,后改属洮昌道。1929年

  • 宁平县

    西汉置,属淮阳国。治所在今河南郸城县东北二十五里宁平城。东汉属陈国。西晋废入苦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郸城县东北宁平。属淮阳国。东汉属陈国。西晋废入苦县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永嘉五年(311年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