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功县

武功县

①战国秦孝公置,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四十里渭水南岸。秦属内史。西汉属右扶风。东汉永平八年 (65) 移治故斄城 (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杨林区永安村)。晋属始平郡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(446) 废。北周建德三年 (574) 于中亭川复置,属扶风郡。治所在今武功县西北武功镇。唐武德三年 (620) 为稷州治。贞观元年 (627) 改属雍州,开元元年 (713)属京兆府。北宋政和八年 (1118) 改属醴州。金天德三年 (1151) 属乾州,大定二十九年 (1189) 改名武亭县。元复曰武功县。明属西安府。清改属乾州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61年移治普集镇 (即今武功县)。

②南朝宋大明二年 (458) 改下辩县置,为武都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八十里武连镇南五里。梁改为辅剑郡治。西魏改为武连县。


(1)古县名。南朝宋元嘉中改下辨县置,治今四川省剑阁县西南武功桥。为扶风郡治。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改为武连县。(2)今县名。在陕西省中部、渭河北岸。属咸阳市。面积392平方千米。人口41.2万。辖8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普集镇。秦孝公在今眉县境始置武功县,以武功山、武功水得名。今县境在秦、汉时为县、美阳、武功三县地。东汉移治故县城,在今县西南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改武功为美阳(在今咸阳市杨陵区)。北周建德三年(574年)在中亭川(今武功镇)复置武功县,属扶风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属雍州,大业三年(607年)属京兆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析始平县地于今长宁乡置扶风县,在武功县城兼置稷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稷州及扶风县,武功改属雍州。天授二年(691年)复置稷州,大足元年(701年)废州。开元元年(713年)属京兆府。北宋政和八年(1118年)属醴州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因避金显宗元恭名讳,更名武亭县,属乾州。蒙古至元元年(1264年)复名武功。1914年属关中道,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9年属咸阳分区,1950年属宝鸡专区,1956年直属省。1958年并入兴平县。1961年复置,属宝鸡专区;县治由武功镇迁普集镇。1968年属宝鸡地区。1983年属咸阳市。地处关中盆地中部。渭河由南界东流。为宝鸡峡总干渠和原下南、北干渠灌区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棉花、玉米为主,并产辣椒、蒜。是省粮、畜、禽及树木良种基地之一和小麦高产县。工业有纺织、化工、建材、农机修造等厂,以玉米皮编织的地毯、提篮、沙发垫及各种装饰品著称。特产白皮蒜、辣椒干。陇海铁路、西宝公路北线横贯县境。古迹有王烧台、香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、尚家坡先周遗址和教稼台、苏武墓、武功塔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永固城

    即今甘肃民乐县东南永固乡。《清一统志·甘州府》:永固城在“本朝顺治八年筑堡。周四里。设副将镇守”。

  • 五国头城遗址

    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松花江南岸、牡丹江东。城为长方形,周长2210米,残高3米。系辽、金时古城。金囚北宋徽、钦二帝于此。在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的松花江南岸。西濒牡丹江,东傍倭肯河。拉哈府山(俗称西山)

  • 穹窿溪

    在今福建宁德市西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宁德县: 穹窿溪 “上有穹窿岩,因名。源出古田县境,合周仙湖东流至石堂山下,合于唐溪,又东为穹窿溪。又环溪在县西百二十里,亦出古田县界,双溪夹拱,周围环绕,至

  • 盘山关

    明置,在今贵州岑巩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思州府: “盘山关在府城北。《志》 云,关倚城临水,一径盘回。”

  • 武陟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析修武县置,属怀州。治所在武德故城 (今河南武陟县东南)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殷州。治所在今武陟县西南二里。贞观元年 (627) 属怀州。元属怀庆路。明

  • 石鹤山

    在今广东阳江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江县:石鹤山在“县东南三十里。其东为那湖、香炉、苏峒、南坑诸山, 皆险峻。为瑶所据”。

  • 丽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琅邪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南三十里。东汉省。西汉成帝封高密顷王子赐为丽共侯,置丽侯国,治今山东省诸城市西南。东汉省。

  • 东关水

    即今四川达川市南之州河,为渠江支流。《寰宇记》卷137通川县:东关水“东北自石鼓县界流入,经县南一百六十步,西南流入三冈县界”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18东乡县:前江“古东关水也”。

  • 大旦当

    即今云南中甸县大中甸坝子。元代称大旦当,属丽江路。《元一统志》临西县:“东北至吐蕃大旦当拔著七十里。”“旦当”为藏语“建塘”的音译转写,意为胜利坝或王子之地。

  • 梅城县

    ①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分小黄县置,属亳州。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西南梅城。大业三年(607) 废入谯县。②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舒州。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县北七十里古龙鸣城内。七年 (624)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