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楚州

楚州

①东魏武定七年 (549) 改北徐州置,治所在燕县 (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东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南,瓦埠湖以东,女山湖以西和池河以北地区。北齐改为西楚州。

②南朝梁太清四年 (550) 改巴郡置,治所在垫江县 (今四川重庆市)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广记》 卷53重庆府: “楚州,以地邻乎楚” 而名。西魏大统十七年 (551) 改为巴州。北周闵帝元年 (557) 复改为楚州,治所在巴县 (今重庆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以南,江津以东,涪陵以西地区。隋开皇元年 (581) 改为渝州。

③南朝梁置,治楚城 (今河南信阳县北五十一里长台关西)。东魏改为西楚州。

④即僰州。治所在隆阳县 (今四川綦江县北)。

⑤隋开皇元年 (581) 置,治所在寿张县 (后改淮阴,今江苏淮阴市西南)。十二年 (592) 移治山阳县 (今江苏淮安市)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八年(625) 改东楚州复置,仍治山阳县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盱眙、淮安、淮阴、宝应、建湖、金湖、洪泽等县市地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淮阴郡,乾元元年 (758)复名楚州。南宋绍定元年 (1228) 改为淮安军。


(1)东魏武定七年(549年)改北徐州置,治燕县(今凤阳县东北临淮关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淮河以南,瓦埠湖以东及女山湖、池河流域地区。北齐文宣帝改为西楚州。(2)南朝梁太清四年(550年)置,治垫江县(今重庆市)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及璧山、永川、江津、南川、长寿等市县。西魏大统十七年(551年)改巴州。北周闵帝元年(557年)复改楚州。隋开皇元年(581年)改名渝州。(3)隋开皇元年(581年)置。治寿张县(后改淮阴县,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西南),十二年移治山阳县(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)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八年(625年)又改东楚州置。仍治山阳县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淮河以南,盱眙县以东,宝应县、盐城市以北地区。天宝、至德时曾改为淮阴郡。北宋属淮南东路。辖境略有缩小。南宋绍定元年(1228年)改为淮安军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州

    ①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东梁州置,治所在西城县 (北周改吉安县,即今陕西安康市)。隋大业三年 (583) 废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改西城郡为金州,仍治西城县 (今安康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石

  • 疏勒国

    西域古国名。疏勒,又作疎勒、竭叉、沙勒、佉沙、室利讫粟多底、伽师祗离、乞思合儿、可失哈耳、可失哈里、合失合儿、乞失哈里、哈实哈儿、哈失哈等。汉时王治疏勒城(今新疆喀什市一带)。属西域都护。唐贞观初,建

  • 奶子山

    即今吉林蛟河市东奶子山镇。有吉敦铁路蛟奶支线至此。

  • 七里关

    ①在今江西玉山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玉山县:七里关在“县西三里。旧有戍兵”。②即七里涧。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七里万金村。③在今陕西旬阳县东南一百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二》:七里关“为楚蜀之冲。

  • 庄浪河

    即逆水。在今甘肃中部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庄浪卫“大通河”条下:“又庄浪河亦在卫南,下流合于大通河。”古称逆水、丽水。黄河上游支流。在甘肃省中部。源出甘、青两省边境的冷龙岭东麓,上游称金强河,东南流经甘

  • 强化三部

    元置,治所在今云南文山县。《清一统志·开化府》: 教化三部废长官司 “在今府治 (今文山县)。唐时强现蛮居此,元为强现三部,隶临安宣慰司,明改为长官司。《府志》: 三部: 教化、强现、牙车,三部也。司

  • 凤冈街

    即今江西波阳县东北昌江北岸凤冈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2:饶州府鄱阳县东北有凤冈汛。

  • 石泉城

    ①在今河北涞水县西北。《水经·易水注》:石泉水“出石泉固东南隅,水广二十许步,深三丈。固在众山之内,平川之中,四周绝涧。……水之不周者,路不容轨,仅通人马,谓之石泉固”。《元和志》卷18涞水县:石泉故

  • 鼓钟 (鐘) 镇

    一名鼓钟城。在今山西垣曲县东三十五里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教水南流历鼓钟川,分为二涧,“一水历冶官西,世人谓之鼓钟城,城之左右,犹有遗铜及铜钱也”。《周书·武帝纪》: 北周建德五年 (576),“乌氏

  • 新乡市

    1949年8月当地解放后由新乡县析置,为平原省会。治所即今河南新乡市。1952年划属河南省。在河南省北部、黄河北岸。面积8169平方千米(市辖区187平方千米)。人口556.7万(市辖区79.8万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