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梵净山

梵净山

古名三山谷。又名辰山、思邛山、九龙山。土名饭甑山。在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,与江口县和松桃苗族自治县交界处。海拔2494米。《黔记》: 贵州山,以梵净山为第一。《清一统志·松桃厅》 引 《九龙山志》: “群山耸拔,分为九支。中涌一峰,周围仅数丈,突兀陡绝,其高千仞。中如斧划,麓断而巅连,划处隔五六尺许,名金刀峡。峡有飞桥相接,左右皆梵宇,广阔可容数十人。寺侧有石名说法台,陟者攀铁絙上下。山傍石出如笋,穹窿峭拔,有拜佛台、香炉峰、棉絮崖、炼丹台、藏经崖。井曰定心水。山后有池曰九龙池。又有辟支佛遗迹。山下九十九溪,环绕纡折而通楚蜀,黔中胜概,无逾于此。” 是西南的佛教名山。产有金丝猴、珙桐等珍稀动植物,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。


在贵州省东北部,江口县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松桃苗族自治县三县间。旧称三山谷、三悟山、辰山、九龙山,俗称饭甑山。明代广修寺庙,为佛教圣地,取“梵宇净洁”之意改今名。为武陵山主峰。以凤凰山最高,海拔2493米。尚有2000米以上高峰多座。为断块山,山体岩石多为年代古老的变质岩。雄伟险峻,断崖陡壁遍布。自然景点集中在金顶附近。生物资源丰富,有大片古老孑遗植物珙桐林,为世界濒危动物黔金丝猴惟一产地。辟有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,已列入国际《人与生物圈》自然保护区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岭庄

    即今河北黄骅市西二十里岭庄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 卷50盐山县图: 北有岭庄镇。

  • 六汉水

    即今甘肃成县、西和二县边境的六巷河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5巩昌府:六汉水“在成县西北六十里。源出西和县境,流经县之六汉保入翠牛江,即西汉水也”。

  • 松溉镇

    即今四川永川市南松溉镇。清光绪 《永川县志》 卷3: 松溉镇在 “县南九十里。水陆通衢,历朝旧镇。街市断续至两路口十里,贸民数百家。商贾骈集,百货皆备”。

  • 台湾海峡

    在台湾与福建二省之间。自东北到西南长约300公里,宽约200公里,最狭处仅130公里。水深大部不足100米,东南部深达200米以下;最大海深度1680米, 最浅处仅40米。当东海、南海航运要冲。明代航

  • 三星湖

    又作三仙湖。清光绪间形成集市。即今湖南省南县西南四十八里三仙湖镇。

  • 三贤祠

    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古吹台上。《清一统志·开封府三》:三贤祠“在祥符县东南吹台上。祀唐高适、李白、杜甫。明毛伯温有记”。(1)在今江苏省吴江市西南震泽镇。祀宋王苹、陈长方、杨邦弼。(2)在今福建省长乐市

  • 龙角岩

    在今江西金溪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金溪县:龙角岩“在县东北。山巅两石对峙如龙角,中通一径深入石室,高明宽广,可坐百人”。

  • 开成县

    元置,为开成府(后降为州)治。治所即今宁夏固原县南开城乡。明属平凉府,成化三年(1467)废。古县名。元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南开城。元先后为开成府、开成州治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属平凉府。

  • 定秦堡

    吐蕃筑,在今甘肃临潭县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大历三年 (768),“凤翔节度使李抱玉使右军都将临洮李晟将兵五千击吐蕃,……至临洮,屠吐蕃定秦堡”。即此。在今甘肃省临潭县西。唐大历三年(768年)李抱

  • 文渊

    即文渊县。今越南北部谅山省北同登县。《清史稿·越南》:光绪十一年(1885),冯子材大败法国侵略军于镇南关,随即“率兵攻文渊,法军弃城走。诸军三路攻谅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