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干坝宗。治所即今西藏岗巴县。
在今湖南慈利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慈利县: 温阳关,“明洪武三年,蛮酋覃垕连构诸洞为乱,命周德兴讨之。至慈利,垕守险以拒。德兴出奇兵,破其数栅,直捣温阳关,拔之。贼遂溃。既而为伪夏所据。六年,命汤
元置,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西北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贵阳市西北。属顺元宣抚司。后废。
又作嵩厦或嵩下。即今浙江上虞市西北二十里崧厦镇。清光绪 《上虞县志》 卷18引 《万历志》: 嵩城市 “在县 (旧治丰惠镇) 西北六十里”。
在今河北北部。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:“丹穴之山,其上多金玉。丹水出焉,而南流注于勃海。”
在今江西乐平市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07浮梁县:九英山在“县南五十里。黄巢乱唐,宁赓据此以御之, 因名九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浮梁县:九英山“赓有九子,名皆从山,后人因呼山为九英”。
在今云南红河县东南。旧属建水县。土酋刁姓,清顺治间授土舍。
①县名。西汉武帝置,属广汉郡,为北部都尉治。治所在今甘肃省文县西北五里。东汉为广汉属国治。三国魏改为阴平县。②古道路名。为今甘肃入四川的重要道路。因文县古名阴平,故名。自今甘肃文县东南行,翻越摩天岭,
亦名融江。即今广西东北部漓江上源支流大溶江。《清一统志·桂林府一》:大融江“在兴安县西五十里,源出全州西延司界,亦曰大溶江。南流入县界,合六峒、黄柏二江,又南至灵川县界,合漓水,即古沩水也”。
亦作阿木河、阿梅河、阿母没辇。即今中亚之阿姆河。《元史·郭宝玉传》: 甲戌年 (1214)讨西辽遗族,“进兵下挦思干城,次暗木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