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桐柏县

桐柏县

隋开皇初改淮安县置,属显州。治所即今河南桐柏县东固县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21: “取桐柏山为名也。” 大业初属淮安郡。唐属唐州。北宋开宝六年 (973) 移治今桐柏县。元至元三年 (1266) 废。明成化十二年 (1476) 复置,属南阳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南部,南接湖北省。属南阳市。面积 1941 平方千米。人口43.1万。辖9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春秋、战国属楚。秦属南阳郡。西汉元康元年(前65年)置复阳侯国,治今桐柏县东;元延年间改为复阳县,属南阳郡。西晋废。南朝梁置义乡县,治今桐柏县城东北固县村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义乡县为桐柏县,因境内桐柏山得名。《元和郡县志》:唐州桐柏县“取桐柏山为名”。北宋开宝六年(973年)移治今桐柏县城。南宋废县为镇。蒙古初复置桐柏县,属南阳府;至元三年(1266年)废县。明成化十二年(1476年)又置桐柏县,属南阳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属豫南道,1914年属汝阳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南阳专区,1969年属南阳地区,1994年属南阳市。地处桐柏山和大别山区,淮河源出太白顶,经豫、鄂边界东流;东部有月河、陈留庙河、五里河、毛集河南流汇入淮河;西部有鸿仪河及其支流石步河、鸿雁河、三家河西流汇入唐河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小麦、大豆、花生、油菜籽为主。矿产有石油、天然碱、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锌、萤石等,世界首次发现的B汞金矿、碳铬矿,被国际矿物学会命名为“围山矿”和“桐柏矿”。工业有采矿、机械制造、造纸、酿酒、建材、印刷、服装等。明泌铁路经过东北部,312国道横穿东西,明月公路经过东南部。名胜古迹有水帘洞、桃花洞、淮渎庙、闵岗遗址、陡坡嘴遗址、破山古银洞坑道、围山城冶银遗址、张畈冶铁遗址、淮源井、清泉寺等。县境西南部有太白顶自然保护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宣化镇南五路军民府

    元至正十五年 (1355) 改毛岭峒置,属四川南道宣抚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。后改为湖南镇边毛岭峒宣慰司。

  • 善阐府

    唐南诏劝丰祐时置,为南诏别都。又称上都。治所在善阐城 (即今云南昆明市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昆明市区附近地区。宋大理时亦为陪都,为八府之一。辖境约当今昆明市及易门、禄丰、嵩明各县地。蒙古宪宗五年 (125

  • 即郐。一作桧。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北五十里。或说在新郑附近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“吴回生陆终。陆终生子六人……四曰会人。”《集解》引《世本》:“会人者,郑是也。”《毛诗·桧谱》 正义:“案《世本》:会人即桧

  • 旧州江

    在今广西灵山县西南, 为钦江支流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2廉州府:旧州江“在灵山县西六十里。源出流洞山, 西会南岸江, 入钦江, 注于海”。

  • 匹夫关

    在今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北莆盛乡八甫村。《清一统志·思恩府》:匹夫关“在安定土司东一百八十里红水江北。峭壁万仞,下临大江,鸟道一线而渡,极为险峻”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北、红水河北岸。下

  • 们河

    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兴凯湖西南源之莫河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勒富河“西曰们河,在(宁古塔)城东南五百五里。又西曰苏扎哈河,在城东南五百十五里。源俱出苏扎哈窝集,南(应为东北)流入兴凯湖”。

  • 丹峰岭

    在今浙江缙云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缙云县:丹峰岭“在县治南。元曰云塘驿,在县北三里。明初迁于县南,改今名”。

  • 定江寨

    南宋属分宁县,在今江西修水县西南。明宁州 (宁县) 置定江巡司于此。在今江西省修水县西南。南宋时属分宁县。明置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花海子

    即阿拉克湖。在今甘肃玉门市北花海乡。为赤金河所汇。

  • 达县

    ①明洪武九年(1376)改达州置,属夔州府。治所即今四川达川市。正德九年(1514)复升为达州。清嘉庆七年(1802)又降达州为县, 为绥定府治。民国初属四川川东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76年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