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株洲市

株洲市

亦作洙洲市。即今湖南株洲市。旧属湘潭县,清置巡司于此。1951年置株洲市。


简称株。在湖南省东部、湘江下游。面积1.1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535平方千米)。人口371.5万(市辖区78万)。辖荷塘、芦淞、石峰、天元4区和株洲、攸县、茶陵、炎陵4县,代管醴陵市。市人民政府驻天元区。东汉为湘南县地。三国吴析置建宁县,治今株洲市区,属长沙郡。隋废建宁县入湘潭县。南宋乾道年间已有槠洲地名,后简作株洲。1951年析湘潭县东部地置株洲市(县级),属长沙专区。1952年属湘潭专区。1956年升为省辖市(地级)。1965年析置株洲县,属株洲市。1966年置市郊区。1970年市区分置东、北、南、郊四区。1983年撤销湘潭地区,所辖醴陵(今市)、攸县、茶陵、酃县(今炎陵县)四县划归株洲市成今境。1997年撤销东、南、北、郊四区,调整设立荷塘、芦淞、石峰、天元四区。东部属湘东山地,西部处湘中丘陵。渌、洣等水由东而西汇注湘江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为主,并产棉花、甘薯、茶叶、辣椒、生姜、烟草。茶陵大蒜为名产。山地林产多松、杉、竹,经济林以油茶、柑橘居多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金等。工业有冶金、机械、化工、陶瓷、建材、电力、纺织、机车车辆等。京广、浙赣、湘黔铁路相交境内。是中国主要的铁路枢纽。名胜有石峰公园、奔龙公园、红旗公园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瓦浦

    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三十六里。《清一统志·苏州府一》:瓦浦“元大德八年,都水任仁发西自瓦浦,浚吴淞旧江,东至嘉定石桥洪,迤逦入海。《新志》,西通奣子浦,西南通夏驾浦,东出鸡鸣塘,县境东南之水,皆以此为蓄

  • 茹庄

    即今河北永年县 (临洺关) 东三十里茹佐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1永年县图: 西北有茹庄。光绪 《永年县志》 疆域图作茹佐。

  • 巴江

    ①即今四川南江县东之南江,为渠江上游支流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8化城县“有巴江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7巴州:巴江“水屈曲如巴字,因名。即字江也”。②即今四川仪陇县东之消水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仪陇县:巴江

  • 振州

    唐武德五年 (622) 改临振郡置,治所在宁远县 (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)。天宝元年(742) 改为延德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振州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南岛西南部地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

  • 和尚原

    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三十五里。《宋史·吴玠传》: 南宋绍兴元年 (1131),“金将没立自凤翔,别将乌鲁折合自阶、成出散关,约日会和尚原”。元马端临 《文献通考》 卷322: “和尚原,在大散关之东,距

  • 湄城

    亦作郿城。即今安徽淮南市东永平岗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淮水“又东径梁城,临侧淮川,川左有湄城”。《梁书·武帝纪》: 普通五年 (524) 十月,伐魏,“定远将军太守曹世宗破曲阳城。甲辰,又克秦墟。魏郿

  • 朱阳郡

    北魏太和十四年(490)置,治所在朱阳县(今河南卢氏县东南七十四里朱阳关镇)。孝昌二年(526)废。西魏大统二年(536)复置,属东义州。北周保定二年(562)废。北魏太和十四年(490年)置,治朱阳

  • 庸部

    西汉末王莽改益州置,治所在成都县 (今四川成都市)。东汉初公孙述改为司隶。《后汉书·公孙述传》: “及更始立,豪杰各起其县以应汉……商人王岑亦起兵于雒县,自称定汉将军,杀王莽庸部牧以应 (宗) 成,众

  • 三迤

    明时云南省以昆明为中心,分为迤东、迤西两部分。迤东包括今滇东及滇南,迤西即滇西。清初置迤东、迤西两道,乾隆时分迤东道为迤东、迤南两道,迤南专辖滇南,合称三迤。明时云南省以昆明为中心,分迤东、迤西两部分

  • 陶城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8) 置,属许州。治所在今河南临颖县东。 大业初改名强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河南省临颍县东,属许州。大业初改名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