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柳城县

柳城县

①西汉置,属辽西郡,为西部都尉治。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南十二台营子。十六国前燕改柳城为龙城县,治所即今辽宁朝阳市。北魏太平真君八年 (447) 废。

②隋开皇元年 (581) 置,属陈州。治所在今河南西华县西二十里。大业初属淮阳郡。隋末废。

③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龙山县置,为营州 (后改置柳城郡) 治。治所即今辽宁朝阳市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为营州治,天宝元年 (742) 复为柳城郡治,乾元元年 (758) 仍为营州治。唐末废。

④北宋景德三年 (1006) 改龙城县置,属柳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柳城县南凤山镇西北涂家村。取柳岭和龙城各一字为名。南宋咸淳元年 (1265) 徙柳州治此。元为柳州路治。明属柳州府,迁治今县南凤山镇。民国初属广西柳江道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50年移治今柳江县 (大埔镇)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辽宁省朝阳县南。辽西郡西部都尉治此。东汉初废。十六国前燕复置。北魏太平真君八年(447年)并入龙城县。(2)隋开皇初改龙城县为龙山县,十八年(598年)改名柳城县,治今辽宁省朝阳市。历为柳城郡、营州、辽西郡治所。唐末废。(2)今县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北、柳州市区北部。属柳州市。面积 2124 平方千米。人口40.7万,49.6%为壮族。辖9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大埔镇。取柳岭和龙城各一字得名。汉、晋为潭中县地。南朝梁大同三年(537年)置龙城县,故治在今柳城县城西龙江南岸,唐移治龙江北岸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析龙城县置柳岭县。贞观七年(633年)废柳岭县并入龙城县,属柳州。北宋景德三年(1006年),改龙城县为柳城县,属柳州。元至清属柳州府。县治明洪武元年(1368年)移今县南旧柳城,1950年迁今址。1913年属柳江道。1926年废道属广西省。1949年属柳州专区,1952年属桂西僮族自治区柳州专区,1953年属宜山专区,1956年属桂西僮族自治州宜山地区。1958年属柳州专区,1971年属柳州地区,1983年划归柳州市。融江—柳江纵贯中部,东部为丘陵、平地,属岩溶残峰地带;中部平缓;西部为岩溶石山和丘陵交错地区。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甘蔗、玉米、花生为主,还有柑橘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锰、耐火石、大理石、白云石、石灰石等。工业有化肥、制糖、水泥、制药、造纸等。屯秋、枝柳、岔罗三铁路分别经过县境东、中、西部。209国道经此,并有公路通宜州、融水等地。水运可达融安、柳州。有观音岩风景区、楞寨山巨猿洞及宋代古窑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蒙兀路

    元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老挝北部孟乌再。辖境约当今老挝孟乌怒、孟乌再周围地区。后废入彻里路。

  • 扶余县

    ①唐渤海国置,为扶余府扶州治。治所即今吉林四平市西一面城。辽改为通远县。②辽世宗时置,为怀州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东北一百五里岗根苏木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扶余县:“本龙泉府。太祖迁渤海扶余县降户于此

  • 昭君墓

   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郊、大黑河南岸。为西汉时远嫁匈奴单于和亲的王昭君之墓。墓体为覆斗形封土堆,高33米,由人工夯筑。墓前有平台及阶梯相连,墓前、墓顶各建有亭。墓草青青,树木参天。远望呈青黛色,故

  • 新兴冶

    在今湖北大冶市西。《晋书·地理志》 鄂县: “有新兴、马头铁官。” 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庾仲雍 《江记》 云,谷里袁口,江津南入,历樊山上下三百里,通新兴、马愿二冶。”

  • 陆贾城

    在今广东广州市西。《元和志》卷34南海县:陆贾故城“在县西十四里。贾之来也,佗不即前,贾故为城以待之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南海县:陆贾城,“《志》云:贾使南越时筑。一云赵佗馆贾于此”。

  • 堂城

    即沙随城。在今河南宁陵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宁陵县: 沙随城 “亦曰沙阳亭。或谓之棠阳城,俗谓之堂城”。

  • 司空山寨

    南宋置,在今安徽岳西县西南八十里司空山。《元史·世祖纪》:至元十四年(1277),“昂吉儿、忻都、唐兀带等引兵攻司空山寨,破之,杀张德兴,执其三子以归”。

  • 永宁路

    元至元二十五年(1288)改西南番总管府置,属四川行中书省。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、古蔺、筠连等县及兴文县部分地。至正中改为永宁宣抚司。元至元二十五年(1288年)改西南番总管府置

  • 河水

    ①唐宋以前常以河水为黄河的正称、专称。②即今云南江川县东北星云湖。汉至南朝称河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胜休县: “河水,东至毋棳入桥。” 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 胜休县注引 《南中志》:“有大河,纵广百四

  • 金峒安抚司

    明永乐五年 (1407) 置,属施南宣抚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北五十六里金洞司。清初改为金峒土司。元置,明洪武四年(1371年)改长官司。永乐五年(1407年)复改安抚司。治今湖北省咸丰县西北。属施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