枳城郡
东晋永和三年 (347) 桓温平蜀置。治所在枳县 (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洛碛镇东唐草坝)。寻废。
东晋永和三年 (347) 桓温平蜀置。治所在枳县 (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洛碛镇东唐草坝)。寻废。
在今浙江龙游县东。《元和志》卷26:“晋改太末为龙丘,以县东龙丘山为名。”《寰宇记》卷97龙游县:龙丘山,“《东阳记》云: 山有九石,晴明远望尽如芙蓉,有龙丘苌隐处,因名龙丘山”。
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南,为石亭江支流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9绵竹县: 三溪河 “亦名射水河。相传蜀王秀营军于此,乏水。王乃筑台,望三溪山下,发三矢,有三泉从石窦出,遂成河流”。《清一统志 · 绵州
即今天津市东塘沽区,隔河与大沽相对。海道入京津者,皆由此登陆。清光绪 《天津府志》 卷23营田图: 天津县东南有塘沽。
在今福建龙海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:九龙岭“在府南三十里。两山夹峙, 中萦石磴,凡十余里,路通潮州。岭下有木绵庵。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”。
即今西藏班戈县北之扎加藏布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:牙尔佳藏布河“在喇萨北七百余里。源出巴萨通拉木山,西流入喀齐国,为卫地之北界”。
在今湖北竹溪县东六十里。明成化年间曾置巡司于此。清有把总驻防。在湖北省竹溪县东北部。面积146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县河铺,人口 1230。因早年设有铺店得名。1949年属竹溪县二区。1
①唐渤海国置,属安远府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兴凯湖东岸龙王庙附近。辖境相当今兴凯湖东岸一带。辽废。②蒙古升郿县置,属奉元路。治所即今陕西郿县。至元元年 (1264) 复改郿县。渤海国置,治今黑龙
①唐方镇名。咸通十一年 (870) 置,治所在徐州 (今江苏徐州市)。天复二年 (902)废。②五代方镇名。后梁置。治所在华州 (今陕西华县)。后唐改为镇国军。唐方镇名。咸通十一年(870年)置,治彭
在今山东即墨市东南八里。《汉书·何武传》:何武“封氾乡侯,食邑千户。氾乡在琅邪不其”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37谓汎乡城“今俗曰粥熟城”。
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南裴岗乡。清光绪《庐州府志》 卷3庐江县: 裴家冈镇在 “县东二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