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枞阳镇

枞阳镇

即今安徽枞阳县治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桐城县: 枞阳城,“ 《城邑考》: 宋末桐城县移治枞阳镇,后又徙池之李阳河。元始还旧治。今仍为枞阳镇。明初置税课局于此”。清末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、陈玉成曾在此举行军事会议,遗址尚存。


(枞zōng) 在安徽省枞阳县西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40平方千米。人口5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枞阳,人口3.6万。镇以古枞阳县为名。为汉枞阳县治所,明、清桐城四大名镇之一。清咸丰六年(1856年)和八年太平天囯将领二度会集于此,举行重要军事会议。1949年为枞阳镇,1958年改为城关公社,1961年改为城关镇。1992年黄羹乡并入复名枞阳镇。主产蔬菜,兼营渔业。有造船、农机、毛巾、玩具、灯泡、纸箱等厂。镇区沿枞阳长河和莲花湖分布。为县集市贸易中心。桐枞、安枞公路经此。正大街有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。古迹有汉武帝射蛟台、晋陶侃洗墨池、惜阴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米城

    在今江西上高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4瑞州府上高县:米城“在县西北十五里顾城山下。或云唐末淮南所置戍守处也”。唐末筑,在今江西省上高县西北顾城山下。

  •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

    明洪武九年 (1376) 改浙江等处行中书省置,治所在杭州府 (今浙江杭州市)。洪武十四年 (1381),嘉兴、湖州二府自直隶来属,辖境遂当今除嵊泗县以外的浙江全省。清初改为浙江省。

  • 益阳水

    在今江西婺源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徽州府婺源县: 益阳水 “出浙源山,溉田三十五顷有奇”。

  • 流店站

    元置,为水站。在今湖北枝江县东南松滋河北。元置,在今湖北省松滋市东北。明改置驿。

  • 资哩寨

    在今四川小金县东九十里。《清史稿·额森特传》: 乾隆三十六年 (1771) 征金川,“至资哩,合师夺北山。……额木特中枪,力击败之,遂克资哩”。即此。乾隆间设塘汛于此。

  • 水德江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初改水特姜长官司置,属思南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思南县。永乐十二年(1414)属思南府。万历三十三年(1605)改置安化县。明洪武初以水特姜长官司改名,治今贵州省思南县。二十二年(1389年)为思

  • 汤口砦

    北宋置,在今湖南桃源县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常德府:“熙宁七年,废桃源、汤口、白崖三砦。”

  • 星嘉坡

    即今新加坡。《清史稿·邦交志二·英吉利》: 光绪三年 (1877),“始于英属地星嘉坡设领事”。

  • 胡家堡

    明置,属灵州守御千户所。在今宁夏灵武县南二十里。清王定安 《湘军记》 卷18: 同治九年(1876) 正月,“陕回自胡家堡窜秦渠,南距石家庄,就废堡修三堡”。

  • 王屋郡

    北周武成元年(559)置,治所在王屋县(今河南济源市西五十八里王屋乡)。隋开皇初废。北周武成元年(559年)置,治王屋县(今河南济源市西王屋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济源市一带。天和元年(566年)改西怀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