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坊寨
南宋绍兴二年(1132)置,属邵武县。在今福建邵武市东北。元有巡司驻此。明洪武十一年(1378)废。
南宋绍兴二年(1132)置,属邵武县。在今福建邵武市东北。元有巡司驻此。明洪武十一年(1378)废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戎州置,治所在僰道县 (今四川宜宾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宜宾、南溪等市县以南,云南昆明地区以北。乾元元年 (758)复为戎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戎州置,治僰道县(今四川宜
四川北部地区的简称。清代置川北道,包括顺庆府、保宁府、潼川府,大致范围包括大巴山以南,乐至、安岳、岳池以北嘉陵江中游流域。民国改为嘉陵道。地区名。在四川省北部。范围大致包括今绵阳、广元、遂宁三市及南充
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南五十里古泗水(今废黄河)中。《水经·泗水注》:“泗水之上有石梁焉,故曰吕梁也。”宋王应麟《通鉴地理通释》卷13:“泗水至吕县,积石为梁,故号吕梁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:吕梁洪“有
或称蔺阳、北蔺。战国赵地,在今山西柳林县西北孟门镇。《史记· 赵世家》: 成侯三年(前372),“魏败我蔺”; 成侯二十四年 (前351),“秦攻我蔺”,皆此。古邑名。又作蔺阳或北蔺。《战国策·西周策
隋开皇十三年(593)升飞乌镇置,属新州。治所在故郪王城(今四川三台县南九十里郪江镇,即千字坟)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飞乌县:“取飞乌山为名。”大业初属新城郡。唐武德初属梓州,贞观二十二年(648)移
金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改岢岚军置,治所在岚谷县 (今山西岢岚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岢岚县地。蒙古太祖十六年 (1221) 废。明洪武八年 (1375) 升岢岚县置岢岚州,属太原府。辖境相当今山西
即宛唐。在今安徽寿县东南。
在今贵州盘县特区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普安州 “亦资孔驿” 条下: “保甸铺在州东。(明) 宏 (弘) 治十一年,官军讨普安乱贼,营于保甸铺侧,为贼所袭,死者甚众。”在今贵州省盘县南保田。明弘治十
蒙古太祖十五年(1220)改丰闰县置,属燕京路。治所在今河北丰润县。辖境相当今河北丰润县地。至元二年(1265)废。
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之黄旗海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旋鸣池“北对凉川城之南池,池方五十里,俗名乞伏袁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