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杨县

杨县

西汉改杨氏县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十五里范村东古城址。三国魏改为杨国,属平阳郡。西晋复为杨县。北周属永安郡。隋属临汾郡,隋末改为洪洞县。


古县名。本春秋晋杨氏县,西汉改为杨县,治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范村。两汉属河东郡。《后汉书·五行志》:“河东杨地陷,东西百四十步,南北百二十步,深三丈五尺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徐晃传》:“河东杨人也。”皆即此。三国魏置侯国,西晋复为县,属平阳郡。后省。北魏太和二十一年(497年)复置县,属永安郡。东魏、北周因之。隋开皇时属晋州,大业时属临汾郡。义宁元年(617年)改为洪洞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勃令

    西藏古地名。在今穷结县白日。唐时吐蕃赞普(王)设夏日行宫于跋布川 (白日),于牙帐附近置勃令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至卒歌驿,乃渡臧河,经佛堂,百八十里至勃令驿鸿胪馆。至赞普牙帐。”

  • 乾柏树

    即今四川宜宾县西北古柏乡。清光绪《叙州府志》 卷8宜宾县: 乾柏树在 “治北一百六十里”。

  • 天关山

    在今浙江泰顺县北。海拔1269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泰顺县:天关山在“县治北一里”。

  • 昌安县

    西汉置,属高密国。治所在今山东安丘市东南二十里。东汉永平初废。永初元年 (107) 复置,属北海国。西晋属城阳郡。南朝宋属高密郡。北魏为平昌郡治。隋大业初省入安丘县。唐武德二年 (619)复置,属潍州

  • 江南东道

    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)分江南道置,治所在苏州(今江苏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,浙江、福建二省以及安徽歙县、绩溪、休宁、祁门、黟县与江西婺源、玉山等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废。唐十五道之一。唐

  • 宁津县

    金天会六年(1128)置,属景州。治所即今山东宁津县。元初属济南路,至元二年(1336)改属河间路。明属河间府。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49年划归山东省。在山东省西北部,西北与河

  • 连江县

    ①南朝梁置,为连江郡治。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东电城镇东。隋开皇九年(589)属高州。大业初属高凉郡。唐武德六年(623)属高州。开元五年(717)改为保安县。②唐武德六年(623)改温麻县置,属泉州。治

  • 宦塘河

    即今浙江杭州市北及余杭市西之西塘河。南宋淳祐七年 (1247) 开。宋 《淳祐临安志》 卷10:宦塘河“在余杭门外板桥之西”。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一》: 宦塘河 “南接北新、江涨桥河,北达奉口河,北入德

  • 苏淮特区

    苏淮特别区行政公署的简称。1942年1月日伪置,公署驻徐州市(今江苏徐州市)。辖原江苏省徐州市,铜山、东海、砀山、萧县、沛县、邳县、睢宁、宿迁、沭阳、赣榆、丰县、泗阳、淮阴、涟水、灌云等十五县和苏北行

  • 清湓山

    在今江西瑞昌市西七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0江州: 清盆山 “高三百四十丈,周回三十里,正盆水水源也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2九江府: 清湓山“巍然为群山之表,湓水源此”。《清一统志· 九江府一》: 清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