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关
即古杜管。在今河南卢氏县北四十二里杜关镇。清光绪《卢氏县志》卷2:杜关在“县北,南北险路。即古杜管”。
即古杜管。在今河南卢氏县北四十二里杜关镇。清光绪《卢氏县志》卷2:杜关在“县北,南北险路。即古杜管”。
在今广东增城市西南东江北岸大墩村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增城县图:县西南有大墩村汛。
明置,属沈阳中卫。即今辽宁沈阳市西北九十里石佛寺乡。明《辽东志》卷3:有十方寺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辽东都司“上榆林堡”条下:“十方寺堡在蒲河所西北,其南有马空堡,亦万历末增置。”
①即医巫闾山之简称。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西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乾州海北州: “地在闾山之西,南海之北。”②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浮膺岛。见于清 《海国闻见录》。
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乐清县:左原山“在县东北三十五里。群峰环绕,中有田二千余亩,居民悉藏谷中”。
①一名阳城山。在今浙江富阳市南十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93富阳县:阳平山,“《地理志》:吴武烈帝孙氏之所居也,其祖种瓜于此,有二仙人示其葬地,即此也”。②又名金城山。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四十六里。《新唐书·
在今江西星子县北四十五里。宋孔武仲《吴章岭》诗:“庐山北转是吴章,岩草纷纷静有香。”
简称辽。1929年改奉天省置,省会在沈阳(今辽宁沈阳市)。取辽河流域安宁之意。当时之辖境西至山海关长城及柳条边墙与河北、热河接界,西北至科尔沁左翼中旗、科尔沁右翼前旗、科尔沁右翼后旗,与察哈尔、黑龙江
①金明昌七年 (1196) 改建昌县置,属昌州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太仆寺旗西南九连城淖尔旁。元初废。②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以大匮等七处置,属丽江路。治所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东北一百三十六里宝山
即今浙江平湖市东南二十六里乍浦镇。以有乍浦得名。唐会昌四年(844)置乍浦镇遏使。南宋淳祐六年(1246)设乍浦市舶提举司。明设税课局,洪武十四年(1381)置镇,并于此置巡司。十九年(1386)置乍
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北古邺城北城西北隅。东汉末曹操所筑,为邺都三台之一。《三国志·魏书 ·武帝纪》: 建安十五年(210),“作铜雀台”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 “中曰铜雀台,高十丈,有屋百余间……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