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家埠
即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(故江陵县城)西南十四里李埠镇。清设外委驻防。
集镇名。在山东省昌邑市中部。属聚奎街道办事处。人口 1520。为原李家埠镇人民政府驻地。明末,李、杨等姓由直隶(今河北)枣强县迁此立村。相传,孔子弟子冉伯牛、闵子骞、子贡曾在此土埠上居住,名三贤埠。后因李姓居多,改名李家埠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大豆、棉花等。盛产花生、西瓜、大白菜、桃、杏、梨、山楂等,有“林果之乡”之称。有建材、电器、汽修、水泥预制件、建筑等企业。有刺绣、网扣、抽纱等传统手工业。灶上公路经此。
即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(故江陵县城)西南十四里李埠镇。清设外委驻防。
集镇名。在山东省昌邑市中部。属聚奎街道办事处。人口 1520。为原李家埠镇人民政府驻地。明末,李、杨等姓由直隶(今河北)枣强县迁此立村。相传,孔子弟子冉伯牛、闵子骞、子贡曾在此土埠上居住,名三贤埠。后因李姓居多,改名李家埠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大豆、棉花等。盛产花生、西瓜、大白菜、桃、杏、梨、山楂等,有“林果之乡”之称。有建材、电器、汽修、水泥预制件、建筑等企业。有刺绣、网扣、抽纱等传统手工业。灶上公路经此。
北宋大观二年 (1108) 置,为溱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南吹角乡。宣和二年 (1120) 废为砦。(溱zhēn) 古县名。北宋大观二年(1108年)置,治今重庆市綦江县南吹角,属溱州。宣和二年(1
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白堤东端。周密 《武林旧事》 卷5: 断桥 “又名段家桥。万柳如云,望如裙带”。明田汝成 《西湖游览志》 卷2: “本名宝祐桥,唐时呼为断桥。” 唐张祜 《题杭州孤山寺》:“断桥荒鲜涩
①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罗阳县置,属泷州。治所在今广东郁南县南。大业初废入泷水县。②唐永贞元年(805)改纯义县置,属蒙州。治所在今广西蒙山县西北蒙江北岸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废。古县名。(1)
即今四川南部永宁河。《宋史·神宗纪》:元丰三年(1080),“林广破乞弟于纳江”。即此。
即今云南勐海县。明、清为版纳勐海驻地。1927年为佛海县治。1953年复为版纳勐海驻地。1958年为勐海县治。傣语 “勐海” 意为厉害之人居住、管辖的平坝。
1913年改茂州置,属四川西川道。治所即今四川茂县。以茂州为名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8年改置茂汶羌族自治县,治威州镇 (今汶川县)。1963年迁驻凤仪镇 (今茂县)。1987年复改茂县。在四川
即今安徽宣州市北养贤乡(仁村湾)。清光绪《宣城县志》卷4:城北有仁村湾。
春秋时齐邑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昭襄王三十六年(前271),“客卿竈攻齐,取刚、寿”。此即寿邑。《水经·汶水注》:“汶水西南流径寿张县故城北,春秋之良县也。县有寿聚。汉曰寿良。”古邑
明洪武二十四年(1391) 降柏兴府置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卫城。次年改为柏兴千户所。明洪武二十四年(1391年)降柏兴府为州,治今四川省盐源县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盐源、盐边等县地。直属
在今贵州万山特区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思州府黄道溪长官司: 旗头山在 “司西三十里。山势险峻。高可万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