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朝天镇

朝天镇

①北宋置,属绵谷县。即今四川广元市北六十里朝天镇。清雍正七年 (1729) 置巡司于此。道光六年 (1826) 裁。

②在今福建长泰县东南朝天岭下。明正统五年 (1440) 于此置朝天岭巡司,万历十八年 (1590)废。


(1)在广东省连州市东南部。面积189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朝天,人口540。原属阳山县,1956年改属连县。1958年省入龙坪公社,1981年析置朝天公社。1984年改区,1987年设乡,1993年设镇。地处大东山西麓,属山地丘陵。主产稻、玉米、甘薯,并产花生、蒜头、黄烟、大豆及冬菇、柑橘等。林产杉、松和杂木。有煤、钨、锡等矿,并有铸造、爆竹、松香等厂。有公路接107国道。(2)在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中部。区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41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朝天驿,人口1.6万。古为秦入蜀重要关隘,喻险峻“欲望岭巅,仰面朝天”,名朝天关。1950年设朝天乡,1953年置镇。1958年改朝天公社,1984年复改乡,1985年复置镇。1992年筹笔、小安乡并入。盛产核桃、花生、柑橘。有轧钢、酿酒、水泥、采煤、石灰等厂和水电站。特产“醒酒神”。宝成铁路、108国道经此。古迹有明月峡先秦栈道。风景名胜地有龙洞背、明月峡、朝天峡、清风峡、雪溪洞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威楚县

    元至元二十一年 (1284) 降威州置,为威楚路治。治所即今云南楚雄市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 改楚雄县。古县名。元至元二十一年(1284年)降威州置,治今云南省楚雄市。属威楚路。明洪武十五年(13

  • 黄土铺

    在今四川茂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威州: 黄土铺 “在州东北百里。宣德二年,松潘蛮攻围城堡,官军讨之,至黄土铺失利,松茂之道遂绝。即此”。在今四川省汶川县东北。明宣德二年(1427年),松潘土著起事

  • 解苏国

    即愉漫国。唐西域国名。都城在数瞒城(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附近)。唐龙朔初置天马都督府于此。西域古国名。又称奚苏突厥(《大唐西域记》)。在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附近。唐龙朔元年(661年)置天马都督府于解苏国

  • 江家路镇

    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东南九里江镇乡。清光绪《南汇县志》卷1:“江家路镇, 邑北四十三里。”

  • 鸣皋镇

    金置,属伊阳县。即今河南伊川县西南三十四里鸣皋镇。在河南省伊川县城西南部。面积81平方千米。人口5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鸣皋,人口 7400。传唐代建村,以《诗经》“鹤鸣于九皋”诗句得名。1958年设鸣

  • 顺圣川

    即今河北阳原县东北桑干河支流水沟口河。《清一统志·宣化府二》: 顺圣川 “延袤二百里,地多美刍,明时牧马于此”。即今河北省阳原县东北桑干河支流水沟口河。东西延袤二百余里,地多美刍,明代牧马于此。成化十

  • 洛通山

    又名章山、章洛山、九岭山、杨林山。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北六十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雒县:“章山,雒水所出,南至新都谷入湔。” 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 蜀志》: 秦蜀守李冰,“又导洛通山洛水,或出瀑口。经什

  • 昆川县

    唐贞观四年 (630) 置,属南平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南境。八年 (634) 属霸州,十三年 (639) 废。

  • 泰州市

    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泰县析置,隶苏北行署区。治泰州城 (今江苏泰州市)。1949年4月至1950年苏北行署区驻此。1952年改属江苏省。简称泰。在江苏省中部、新通扬运河两岸、南濒长江。面积5790平

  • 茅田司

    在今广东增城市西北六十里福和镇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