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景阳山

景阳山

①三国魏明帝时筑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部。《三国志· 魏书 · 高堂隆传》 载:“起景阳山于芳林之园。” 《明帝纪》: 景初元年 (237)裴注引 《魏略》 曰: “起土山于芳林园西北陬,使公卿群僚皆负土成山,树松竹杂木善草于其上,捕山禽杂兽置其中。”

②即茶山。在今湖南茶陵县东一百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3茶陵军: 景阳山 “高一千五十丈,周回一百四十里。茶水源出于此”。

③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39蓬山县: 景阳山 “在县东南十六里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原

    又作太原、大卤。在今山西太原市一带。《穀梁传·昭公元年》:“中国曰大原,夷狄曰大卤。”(1)古地区名。又称大卤。在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。《左传》昭公元年(前541年):“晋中行穆子败无终及群狄于大原。”

  • 郭多城

    又作果多城。在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以西十余里。清乾隆 《盛京通志》 卷32: “国语 (满语) 郭多,鱼跃也。(齐齐哈尔) 城西七十里,周围一里。”

  • 清风台 (臺)

    在今陕西宝鸡市南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凤翔府一》: 清风台,“元邱处机所筑,西倚飞云壁,南临潄玉溪,为一邑最胜处”。

  • 梨树沟

    即今辽宁本溪市西北梨树沟。盛产煤。清光绪末始开采。

  • 高仰镇

    在今广西合浦县西南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合浦县: “又北有高仰巡检司,治马栏墟,后迁于县西南。”

  • 大稻埕

    在今台湾省台北市。昔为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奇武卒社地。清康熙末年汉人入垦,种植水稻。咸丰间在今建成区平阳街附近辟一公用大晒谷场,闽南语称“大稻埕”,后演变为地名。

  • 明河

    ①古沙水 (蒗荡渠) 支津。在今河南郸城县境。《水经· 渠水注》: “沙水又东,积而为陂,谓之阳都陂。明水注之,水上承沙水支津,东出径汝南郡之宜禄县故城北。明水又东北流注于陂。” 故道自今河南淮阳县东

  • 东边道

    1914年由东路道改置,属奉天省。治安东县(今辽宁丹东市)。辖境约当今辽宁辽东半岛,新宾、抚顺、本溪、岫岩以东,吉林梅河口、辉南、抚松、安图以南及辽、吉两省鸭绿江以北地区。1929年废。1914年6月

  • 庄市镇

    清置,属镇海县。即今浙江宁波市东北十六里庄市镇。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南部。面积27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庄市,人口 4500。1949年置镇,1958年后改公社,1987年复置镇。产稻、

  • 乐源县

    唐贞观十六年(642)置,属珍州。治所在今贵州正安县东北。后废。北宋大观二年(1108)复置,为珍州治。北宋末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六年(642年)置,治今贵州省正安县东北。属溱州。后废。北宋大观二年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