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晋州

晋州

①十六国前秦置,治所在今甘肃兰州市境内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咸安元年 (371) 二月,“都督秦、晋、凉、雍州诸军事”。胡注: “前此未有晋州;凉之张氏分西平界置晋兴郡,秦盖于此置晋州也。”后废。

②北魏建义元年 (528) 改唐州置,治所在白马城(今山西临汾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临汾、霍州二市及洪洞、浮山、安泽、汾西等县地。隋大业初改临汾郡。义宁初改平阳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置晋州,治所在临汾县 (今临汾市。后移治今市西南十八里金殿镇。五代复移治今临汾市)。北宋政和六年(1116) 升为平阳府。产矾,唐置矾官,北宋有炼矾务。

③南朝梁大宝元年 (550) 改豫州 (西豫州) 置,治所在怀宁县 (今安徽潜山县)。北齐天保六年(555) 改曰江州,南朝陈太建五年 (573) 复为晋州。隋开皇初改为熙州。

④北周置,治所在绛县 (今山西绛县南八里东南城村附近)。建德五年 (576) 废。

⑤金兴定四年 (1220) 置,治所在今山西寿阳县西北四十五里南张芹村西。元废。

⑥蒙古成吉思汗十年 (1215) 置,元属真定路。治所在鼓城县 (今河北晋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晋州市及安平、饶阳、武强三县地。明洪武初,省鼓城县入州,属真定府。清属正定府。1913年改为晋县。


(1)北魏建义元年(528年)以唐州改置,治白马城(今山西临汾市)。北齐后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又以平阳郡改置,治临汾县(今临汾市西南)。天宝元年(742年)复为平阳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又为晋州。五代移治今临汾市。北宋政和六年(1116年)升为平阳府。唐辖境约当今山西省临汾、霍州、汾西、洪洞、浮山、安泽等市县地。产矾。唐置矾官,宋有炼矾务。(2)南朝梁大宝元年(550年)置,治怀宁县(今安徽潜山县)。辖境约相当今湖北省黄梅和安徽省宿松、望江、太湖、潜山等县及桐城市部分地。北齐天保六年(555年)改为江州。南朝陈太建五年(573年)复为晋州。隋开皇初又改熙州。(3)北周置,治绛县(今山西绛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曲沃、绛县、侯马等市县一带。建德五年(576年)废。(4)金兴定四年(1220年)置,治西张寨(今山西寿阳县西)。属太原府。元时废。(5)蒙古成吉思汗十年(1215年)置,治鼓城(今河北晋州市晋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晋州、安平、饶阳、武强等市县。元属真定路。明属真定府。清雍正后不辖县。1913年改为晋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析阳县

    北魏置,为析阳郡治。治所即今河南西峡县。西魏废帝时改为中乡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孝文帝置,治今河南省西峡县。为析阳郡治。西魏废帝改为中乡县。

  • 小石耶寨

    元置,属酉阳州。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。《元史·泰定帝纪》:泰定元年(1324)七月,“思州平茶杨大车、酉阳州冉世昌寇小石耶、凯江等寨,调兵捕之”。即此。

  • 兔儿坂镇

    即今山西临县西北兔坂镇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》 “三交镇” 条下: 兔儿坂镇 “在 (临)县西八十里”。

  • 蒋居山

    在今湖南道县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道州: 蒋居山“地名四眼桥。山势险阻。一名大尖岭。联络九疑、苍梧,至为深僻。苗蛮据为险阻,居民岁被其害。正德中,设滴水、靖边、周堂、中营四营于山上,以守要害”

  • 渔浦

    在今浙江萧山市西北。《宋书·孔觊传》:南朝宋泰始二年 (466),任农夫 “自定山进向渔浦,戍主孔叡率千余人据垒拒战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绍兴府萧山县: 渔浦 “当西陵之上游,其对岸即钱塘之六

  • 石门戍

    ①西魏置,在今甘肃临夏县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漓水又东北径石门口,山高险峻绝,对岸若门,故峡得厥名矣,疑即皋兰山门也。”《周书·李贤传》:“属羌寇石门戍,撤破桥道,以绝援军。”即此。②唐置,属荣经县

  • 元淑墓

    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南小南头乡东王庄西北三里。为北魏昭成皇帝什翼犍曾孙常山康王元素之子。名淑, 字买仁,谥曰靖。官至使持节、平北将军、肆朔燕三州刺史、平城将军。卒于正始四年(507)十月。《北史》卷15有

  • 鹅毛口支线

    从今山西怀仁县西北至鹅毛口。长9.5公里。为同蒲铁路支线。日伪于 1945年修筑。次年被拆除。

  • 昭觉河

    即今四川昭觉县境之昭觉河,为西溪河上源,注入金沙江。清宣统 《昭觉县志稿》 卷2: “昭觉河在县东门外。”

  • 夏牟山

    在今甘肃康乐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0临洮府狄道县: 夏牟山 “在府西三十里。《志》 云: 山下牟麦特盛,因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