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昭义军

昭义军

唐方镇名。又名泽潞。至德元年 (756)置泽潞沁节度使,治所在潞州 (今山西长治市)。辖境屡有变动,较长期领有泽、潞、沁三州,相当今山西霍山以东及河北涉县地。广德元年 (763) 又置相、卫六州节度使,治所在相州 (今河南安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卫河流域以北,河北隆尧、巨鹿、清河以南,以及山东临清、夏津、武城等县地。大历元年 (766) 号昭义军,十二年 (777)与泽潞沁节度使合为一镇。建中初复治潞州,长期领有泽、潞、磁、邢、洛五州,相当今河北内丘、隆尧以南,巨鹿、丘县、肥乡以西,涉县、邯郸市以北,山西浊漳河、丹河流域及沁水、阳城两县地。中和后因李克用据泽、潞二州,昭义军曾分为二: 一治邢州 (今河北邢台市),一治潞州,天复初又合为一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(977) 废。先后为李抱真、王虔休、卢从史、孟方立、李克修等所割据。


又称泽潞军。唐、五代方镇。至德元载(756年)置泽潞沁节度使,治潞州(今山西长治市)。辖境屡有变动,较长期领有泽、潞、沁三州,相当今山西省霍山以东及河北省涉县地。广德元年(763年)又置相、卫六州节度使,治相州(今河南安阳市)。较长期领有相、卫、贝、邢、洺、磁六州,相当今河南省卫河流域以北,河北省隆尧、巨鹿、清河等县以南,及山东省临清、夏津、武城等市县地。大历元年(766年)号昭义军,十二年与泽潞沁节度使合为一镇。建中初复治潞州。长期领有泽、潞、邢、磁、洺五州,相当今河北省内丘、隆尧以南,巨鹿、邱县、肥乡以西,涉县、邯郸以北,山西省浊漳河、丹河流域和沁水、阳城两地。中和后因李克用据泽、潞二州,昭义军曾分治二处:一治邢州(今河北邢台市);一治潞州。天复元年(901年)复合为一。五代梁开平二年(908年)改为保义军。龙德二年(922年)改为安义军节度使。梁末改为匡义军节度使。唐灭梁复为安义军节度使。晋又为昭义军节度使。宋初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上郡

    ①战国魏文侯置,秦代治所在肤施县(今陕西榆林市东南七十五里鱼河堡附近)。西汉时辖境相当今陕西北部及内蒙古乌审旗等地。东汉建安二十年(215)废。②隋大业三年(607)改鄜城郡置,治所在洛交县(今陕西富

  • 南阳平郡

    北魏改阳平郡置,属徐州。治沛南界(今江苏铜山县北)。后寄治彭城 (今徐州市)。北周并入彭城郡。

  • 乌苏江

    一作乌斯江。在今西藏墨竹工卡县东南。清《西藏图考》卷3:堆达“过竹贡。六十里至乌苏江”。1960年并入墨竹工卡县。

  • 伏牛市

    即今江西南城县四十里洑牛。地当伏牛山下。明、清时曾设巡司驻此。

  • 临允县

    西汉置,属合浦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新兴县南七十里。三国吴改属苍梧郡。东晋永和七年 (351)为新宁郡治。南齐改为临沇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广东省新兴县南。历属合浦、苍梧、新宁郡。南朝梁废入新兴县。

  • 金鼓山

    在今湖北黄陂县北一百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9黄州: 金鼓山 “在黄陂县北一百五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黄陂县: 木兰山 “又北三十里有金鼓山,丹崖壁立,秀拔云表”。

  • 洞噶拉山

    即今西藏堆龙德庆县西北东嘎拉。下临拉萨河。藏语意为白山咀、白山坡。另据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3称: “布达拉西三十里,耸峻连霄,高四百余丈。唐古忒语谓海螺曰洞噶,山形似螺,故名。” 古时上修碉卡,形

  • 钱仓镇

    清置,属平阳县。即今浙江苍南县东钱库镇。在浙江省平阳县中南部,南濒鳌江。面积37.2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钱仓,人口3400。清乾隆《平阳县志·古迹志》:钱仓“以石罅中有钱流出,故名;一

  • 桃林镇

    ①即桃李镇。今江苏东海县西桃林镇。②即今山东诸城市东南六十里桃林乡。明初置巡司于此。③一名土门镇。即今湖南临湘市南三十里桃林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(1)在江苏省东海县西南部,西与山东省接壤。面积153

  • 坡干 (斡) 山

    在今广西凭祥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1凭祥州: 坡干山 “在州治北。有六尖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