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十五里。顾炎武《昌平山水记》卷下:黍谷山亦谓之寒谷,“山有风洞,洞口风气凛烈,盛夏不敢入,后人遂名之邹子祭风台”。
元置,在今黑龙江嫩江县南伊拉哈镇。元《析津志》天下站名:“奴迷百三十(里)失怜。”明废。
在今河南潢川县东北,潢河入淮河处。隔河与淮滨县接界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光州直隶州:淮水 “又东北径郑家店,复合黄水”。民国初设县佐驻此。
①在今安徽六安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六安州:西峰寨“在州南七十里……皆南宋时里人保聚处也”。②即今海南省澄迈县东北永发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澄迈县:“西峰寨在县东。《宋史》:政和间,管帅郭晔乞于澄
唐贞观七年 (633) 改池阳县置,属泰州。治所在今广西藤县西北。十二年 (638) 废。
一名苑川城。东晋太元十年 (385),十六国西秦乞伏国仁筑,为都城。在今甘肃榆中县东北夏官营上堡子城。《晋书·乞状国仁载记》: “筑勇士城以居之。” 即此。
在今江西万载县西。《寰宇记》卷109袁州万载县:汤周山“在县西三十里。古老相传晋安帝时汤、周二仙修道之所”。
即今嫩江支流雅鲁河。明置阮里河卫以此名。
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泽库县城附近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南右翼中旗: “牧地当鲁察布拉山之西。东至库克乌松,南至齐克特尼诺尔,西至僧克图木齐,北至库克乌松西山。”
在今江苏镇江市东焦山上。本名普济寺,南宋景定中重建,改名焦山寺。《宋史·高宗纪三》:南宋建炎三年 (1130),“金人至镇江府,韩世忠屯焦山寺邀击之”。即此。清康熙二十三年 (1684) 改名定慧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