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新市

新市

①战国楚地。在今湖北京山县东北六十八里三阳乡康家塝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 “昭襄王八年,使将军芈戎攻楚取新市。” 即此。《后汉书·刘玄传》:王莽末,“新市人王匡、王凤为平理诤讼,遂推为渠帅,众数百人”。称为 “新市兵”。东汉置为南新市县。

②即今湖南攸县北四十二里新市镇。南宋诗人杨万里经此,有 《夜宿新市徐公店》 诗。

③即今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东北红岛乡。1952年于此置琼中县。后迁乘坡 (今和平镇)。1959年徙治营根镇 (今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)。

④即今台湾省台南县南新市乡。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) 于此设巡司。


(1)古邑名。战国楚邑。在今湖北省京山县东北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昭襄王八年(前299年)攻楚,遣将“取新市”,即此。新莽末,新市人王匡等领导农民起义,所部称为“新市兵”。(2)集镇名。(1)在安徽省当涂县东北部、丹阳新河与新博河汇流处。新市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4700。原名黄土岗。明末形成集市,称新丰市。清初改称新市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甘薯、茶叶等,水产有鱼、虾、蟹等。有食品加工、涂料、砖瓦、磷肥等厂。为县境东北部重要集市之一。博釜与丹釜公路经此。(2)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北部。新市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700。相传为汉代关市之一,唐代名新市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有磷肥、果酒、硫酸、建材等厂。有公路通西潼公路,高渭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口泉支线

    自今山西大同市西南至口泉。长20.6公里。为京绥(今京包)铁路支线。1918年动工修筑,次年建成。为运煤专用。

  • 㟏口

    即含口。 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南。 《宋史·司马池传》: “时议者以蒲坂、窦津、大阳路官运盐回远闻, 乃开㟏口道, 自闻喜逾山而抵垣曲, 咸以为便。”

  • 阜阳县

    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置,为颍州府治。以东汉阜阳侯国故城在县境为名。治所即今安徽阜阳市。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古旧县名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置。治今安徽省阜阳市区。属颍

  • 贷勃山

    即今内蒙古鄂温克自治旗南境,外兴安岭南段。《隋书·北狄传》: “南室韦……土地卑湿,至夏则移向西北贷勃、欠对二山。”古山名。又称貣勃山。即今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特尔莫山。

  • 即莘。又作辛或侁。在今山东曹县北十八里莘冢集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 “商有姺、邳。”即“莘(1)(1)”。

  • 白邙山

    亦作白卯山。在今蒙古国东方省哈拉哈河支流纳墨尔根河流域一带。杨荣《北征录》:明永乐二十二年(1424)北征阿鲁台,至答兰纳木儿河,“宁阳侯陈懋、忠勇王王金忠亦还,奏曰:臣等引兵抵白卯山,咸无所遇”。《

  • 八番

    在今贵州惠水县境。清张澍《黔中纪闻》:“八番者,大龙番、小龙番、卧龙番、洪番、程番、石番(《蛮谿合志》作金石番)、卢番、韦番也。五代时,楚王马殷遣八姓帅率邕管柳州兵讨两江谿洞至此,留军戍之,遂各分据其

  • 普济桥

    在今浙江兰溪市北十五里女埠镇兰江之上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兰溪县: 普济桥 “在县西北女儿渡上。宋绍圣中维百舟以梁溪上,名普济桥,后更名望云。今桥废,仍以舟济”。

  • 赤亭城

    在今湖南华容县南五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宝二年(551),湘东王绎遣胡僧佑援巴陵,与侯景将任约遇于芊口,僧祐“潜引兵至赤沙亭”。胡注:赤亭城“三面临水,即胡僧祐所据”。唐杜佑《通典·州郡部》 巴

  • 浑怀障

    秦蒙恬筑,在今宁夏陶乐县西南,黄河东岸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北地郡富平县: “浑怀都尉,治塞外浑怀障。”秦始皇三十三年(前214年)蒙恬筑,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陶乐县西南,以御匈奴。西汉为浑怀都尉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