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新县
1949年8月当地解放后由文安、新镇两县合并设置,治所即今河北文安县。取两县首字为名。1949年冬复名文安县。
旧县名。冀中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河北省文安、新镇二县合置。以二县首字得名。1942年撤销,改置四联县(文安、新镇、雄县、霸县合置)。1944年撤销,恢复文新县。1945年再撤文新县,恢复文安、新镇二县。1949年又由文安、新镇二县合并改置,治今河北省文安县驻地文安镇。同年撤销,设立文安县。
1949年8月当地解放后由文安、新镇两县合并设置,治所即今河北文安县。取两县首字为名。1949年冬复名文安县。
旧县名。冀中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河北省文安、新镇二县合置。以二县首字得名。1942年撤销,改置四联县(文安、新镇、雄县、霸县合置)。1944年撤销,恢复文新县。1945年再撤文新县,恢复文安、新镇二县。1949年又由文安、新镇二县合并改置,治今河北省文安县驻地文安镇。同年撤销,设立文安县。
亦名大佛滩。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乐山大佛前岷江中。南宋范成大《范石湖集》卷18《凌云九顶》诗序云:“初登山时,岩壁上悉劖为小佛,不知其数。山前佛头滩受雅江之冲,最为艰险。”
金置,属诸城县。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。在江苏省新沂市西部。面积101.6平方千米。人口6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坝头,人口 2000。相传汉时刘秀经此,因河道泥泞难行,遂以稻草铺垫,形成草桥得以通过,以此为
即今四川乐至县西北二十五里放生乡。清光绪 《乐至县志》 卷2: 咸丰十年 (1860),“张逆(指白莲教首领张子总) 复夥彭匪犯县西放生铺、高寺场等处”。
一名鸣皋山。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南六十里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 “汝水自狼皋山东出峡,谓之汝厄也。” 又,广成泽水 “出狼皋山北泽中”。
蒙古中统三年 (1262) 改邢州置,治所在邢台县 (今河北邢台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巨鹿、广宗以西,沙河以北,泜河以南地。至元二年 (1265)改为顺德路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复为顺德府,属河南
在今江苏南京市西,旧江东门外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0江宁县 “龙江关” 条下: 新江关 “明初置江东巡司,兼置驿于此,亦曰新江口,江防治中驻焉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江宁府二》: 龙江关 “即西新关,在江宁县西
在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。清康熙间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 卷2: 铁线桥 “二桥俱在茅港尾保”。乾隆间范咸 《重修台湾府志》 有 “铁线桥街”。
即马鞍山。在今广东广州市区北部。《宋史·刘鋹传》:开宝四年(971)伐南汉,潘美破英、雄二州,至泷头,“过马径,去广城十里,砦于双女山下”。即此。在今广东省广州市区西。北宋开宝四年(971年),潘美伐
在今广西防城市西南,东兴镇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钦州: 如昔砦 “宣德二年土酋黄金广等以澌凛、罗浮、古森、葛源等四峒十九村叛”。嘉靖三十年 (1551) 设罗浮营,驻兵防守。(1)古地名。在今广西
清乾隆十八年(1753)设,属蒙古科布多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布苏诺尔湖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