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州
北宋政和五年 (1115) 改龙州置,治所在江油县 (今四川平武县东南涪江东岸南坝镇北旧州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平武县及江油、青川二市县部分地。南宋绍兴元年 (1131) 复为龙州。
北宋政和五年(1115年)改龙州置,治江油县(今四川平武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平武、青川等县和江油市北部。属利州路。南宋绍兴元年(1131年)复改龙州。
北宋政和五年 (1115) 改龙州置,治所在江油县 (今四川平武县东南涪江东岸南坝镇北旧州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平武县及江油、青川二市县部分地。南宋绍兴元年 (1131) 复为龙州。
北宋政和五年(1115年)改龙州置,治江油县(今四川平武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平武、青川等县和江油市北部。属利州路。南宋绍兴元年(1131年)复改龙州。
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位于郑和群礁西南方,在小现礁西三十七里。为一长条形环礁。中国渔民向称劳牛劳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大觅出礁。1947年改名大现礁。郑资约《南海诸岛地理志略》载:大现礁“礁极狭,南
在今浙江奉化市东六十六里湖头渡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象山县: 湖头渡寨,“ 《舆程记》:自湖头渡而西百二十里而达奉化县,渡盖为三邑要口”。
即今广东南澳县东南云澳。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卷41南澳厅:“云澳乡,城东南十五里。……宋帝昺被元兵追至此。”
秦置,属辽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迁安县西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)废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河北省迁安市西。属辽西郡。三国魏省入肥如县。西晋永嘉年间辽西鲜卑段辽都令支城。十六国前燕、后燕时为辽西郡治所。北魏
在今山东莒县西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琅邪国东莞:“有公来山,或曰古浮来。”《水经·沂水注》:“沂水又东径盖县故城南……沂水又东浮来之山,《春秋》经书‘公及莒人盟于浮来’者也,即公来山也。”古山名。又称
在今甘肃临洮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开元二年(714)十月,陇右群牧使王晙与薛讷会击吐蕃,“追奔至洮水,复战于长城堡,又败之”。胡三省注:“秦筑长城,起临洮,因以名堡。”《清一统志·兰州府二》:长城,
自奉天城 (今辽宁沈阳市) 至海龙 (今吉林梅河口市东北海龙镇),全长236.2公里。1925年动工修筑,1927年建成。1928年延筑至朝阳镇(今辉南县)。后改为沈海铁路。今为沈吉线的一段。
在今甘肃华池县西。源出环县东界,东南流经华池县,至庆阳县东合环江为马莲河。《元和志》卷3延庆县:唐置白马县,“以西临白马川水为名”。
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。《宋史·河渠志七》: 南宋淳熙十年 (1183),“命秀州发卒浚治华亭乡鱼祈塘,使接淞江太湖之水; 遇旱,即开西闸堰,放水入泖湖,为一县之利”。
①即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西北八道沟镇。清康熙《皇舆全览图·盛京全图》 有八道沟。光绪《吉林全省地舆图》:临江县东南有八道沟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7:“八道沟金矿在临江、长白交界之八道沟,沙金全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