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挂月峰

挂月峰

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二十五里盘山。海拔864米。清道光 《蓟州志》 卷2: 挂月峰 “上锐下削,乃盘山最高处”。峰巅有定光佛舍利塔。塔建于唐代,辽大康、明成化、嘉靖、万历及清乾隆皆相继重修。相传唐智源禅师藏佛舍利十六颗、佛牙一具于塔内,故名。塔侧崖壁刻有 “去天五尺”、“一览众山小” 等字。明将戚继光镇守蓟州十六年,曾于此吟诗抒怀。峰左侧有云罩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焉支山

    亦名燕支山、删丹山。即今甘肃山丹县南大黄山。《汉书·霍去病传》: 元狩二年 (前121),“去病将万骑出陇西,……过焉支山千有余里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151引 《西河旧事》 云: “焉支山东西百余里,南

  • 大阳县

    西汉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三门峡水库区。北魏时为河北郡治。北周天和二年(567)改为河北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、黄河北岸。以“在大河之阳”(《汉书·地理志》注引应劭语)

  • 广元路

    元至元十四年(1277)改利州置,属四川行中书省。治所在绵谷县(今四川广元市)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24广元县:“碑云:在《易》曰广大配天地,在《春秋》谓一为元, 以示张大之意。”辖境相当今四川梓

  • 务德县

    南朝陈置,属高凉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。后改为良德县。古县名。南朝陈置,治今广东省高州市东北。属电白郡。陈末改名良德县。

  • 高前山

    在今河南内乡县西南十里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·中次十一经》: “高前之山,其上有水焉,甚寒而清,帝台之浆也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一》: 高前山 “顶有池,甚清冷。亦名天池山”。又称天池山。在河南省内乡县

  • 脱豁改原

    即今黑龙江省宾县南,南祖岭一带平原。《金史· 世纪》: “世祖戒辞不失曰: ‘汝先阵于脱豁改原,待吾三扬旗,三鸣鼓,即弃旗决战。’”

  • 黑初山

    在云南双柏县西南��嘉西。 《明一统志》卷86楚雄府: 黑初山 “在��嘉县治西。 高千余仞,五峰耸列,连亘百里。下有一石,状若冬瓜,其色如铁,

  • 丰豫门

    原名涌金门。南宋绍兴二十八年(1158)增筑杭城,改称丰豫门。为南宋临安城西门之一。明初复名涌金门。

  • 怀化军

    ①北宋乾德三年(965)升南州置,属渝州。治所在南川县(今四川綦江县北綦江北岸)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“本朝平蜀,而南州即先归化。”故名。熙宁七年(1074)废。②辽开泰三年(1014)置,属

  • 昭仁寺

    ①在今湖北浠水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黄州府二》: 昭化寺 “唐咸亨间,五祖宏忍禅师建。本朝顺治中复葺”。②在今陕西长武县城内东街路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3邠州宜禄县: “昭仁寺,在 (宜禄) 县西十步浅水原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