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扶风郡

扶风郡

①三国魏改右扶风置,属雍州。治所在槐里县(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麟游、乾县以西及秦岭以北地区。西晋泰始三年(267)迁治池阳县(今泾阳县西北)。其后辖境屡有增减。北魏初移治好畤县(今乾县东)。永安元年(528)移治文学城(北周改为始平县,在今兴平市东南十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武功、乾县、兴平三县市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大业三年(607)复置,移治雍县(今凤翔县)。唐武德元年(618)改置岐州,天宝元年(742)复为扶风郡,至德元年(756)改名凤翔郡。

②东晋孝武帝时侨置,寄治襄阳(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)。南朝宋治所在筑阳县(今湖北谷城县东北)。梁废。

③南齐改武都郡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武江县(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连镇南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地。梁改为辅剑郡。


(1)三国魏改右扶风置,治槐里县(今陕西兴平市东南)。属雍州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永寿、礼泉、户县以西,秦岭以北地区。西晋移治池阳县(今陕西泾阳县西北)。北魏移治好畤县(今陕西乾县东)。北周移治始平县(今兴平市东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三年(607年)复置,治雍县(今凤翔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秦岭以北,陇县、麟游县以南,扶风县、眉县以西地区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岐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复为扶风郡。至德元载(756年)改为凤翔郡。(2)南朝宋孝武帝时侨置,治筑阳县(今湖北谷城县东)。属雍州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谷城县一带。梁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涌 (湧) 泉市

    即今浙江临海市东南灵江北岸涌泉镇。民国 《临海县志》 卷4: 涌泉市 “在县东南六十里”。

  • 琼台 (臺) 书院

    在今海南省琼山市内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》: 琼台书院 “在琼山县城内丁字街。康熙四十九年建”。该书院系为纪念海南明代名臣邱濬而建。清代为琼州 (治今琼山市) 最高学府,现为琼台师范学校校址。

  • 中都督府

    唐置,在今四川西昌市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建昌路“本古越嶲地,唐初设中都府,治越嶲。至德中,设于吐蕃”。中都府脱督字。

  • 九原

    ①指九州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汨越九原,宅居九隩。”韦昭注:“隩, 内也。九州之内皆可宅居也。”②战国赵邑,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黑柳子乡三顶帐房村古城。一说在今包头市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武灵王

  • 乌江等处长官司

    元置,属播州安抚司。治所即今贵州遵义县西南乌江镇。后废。

  • 苇子峪

    即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南苇子峪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兴京:“苇子峪在治城西南一百五十里。”民国《兴京县志》卷1:苇子峪镇在“县西南百四十里。街市广约三里,居民百余户,商铺二十有奇。南通本

  • 万束陂

    在今江苏金坛市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金坛县:万束陂,“《祥符图经》:陂宜稻,顷收万束,因名”。

  • 金石镇

    ①即今福建诏安县东南赤石。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移金石巡司于此。清初废。②亦作金山镇。在今四川大竹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 162 渠州: 金石镇 “在邻山县西十八里”。(1)在湖南省湘乡市北部

  • 妙哩士国

    今非洲毛里求斯之旧译。清谢清高《海录》:“妙里士,西南海中岛屿也。周围数百里,为佛郎机所管辖。凡大西洋各国船回祖国必南行经葛剌八至地问,然后转西稍北行约一月可到此。”

  • 里洞

    即今广东新兴县南里洞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新兴县南有里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