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狼山
亦名狼山。在今宁夏同心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2韦州所:打狼山“在所东南。套寇由韦州而南,犯镇原、平凉之道也”。
亦名狼山。在今宁夏同心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2韦州所:打狼山“在所东南。套寇由韦州而南,犯镇原、平凉之道也”。
1928 年改毛目县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即今甘肃金塔县东北鼎新镇。1956年并入金塔县。旧县名。1928年由毛目县改名,取更新之意。治今甘肃省金塔县东北鼎新。1956年撤销,并入金塔县。
唐天宝元年(742)改道州置,治所在弘道县(今湖南道县)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道州。唐天宝初改道州置,治营道县(今湖南道县西)。属江南西道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新田、道县、宁远、江永、江华瑶族自治县等地
即今陕西柞水县西北营盘镇。清光绪 《皇朝中外一统舆图》: 孝义厅 (今柞水县) 西北有营盘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东部、金沙江东侧。大具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820。纳西语称打鼓之,意为“大具
又名团泊。在今北京市大兴县(黄村)东六里。清乾隆建行宫于此。《日下旧闻考》卷75:“团河之源旧称团泊,在黄村门内六里许,……团泊之流出苑墙为团河,又入凤河,又东南与永定河合。藉以荡涤淤浊,复同由大清河
明永乐元年(1403)置,直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在大侯寨(即今云南云县)。宣德三年(1428)改大侯州。明永乐元年(1403年)析麓川平缅地置,治今云南省云县罗闸河南岸。直隶云南都司。宣德三年(1428年
在今陕西富平县北。唐杜光庭《东西女学洞记》:“长安富平县北定陵后通关乡,入谷二十余里,有二洞,一名东女学,一名西女学。其东女学崖壁悬绝,洞门在崖面,跻攀不及,夜往往闻读书之声;其西女学约山有路,可到洞
在今湖南醴陵市南泗汾镇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二》: 泗汾桥 “在醴陵县南三十里。路出攸县。今更名慈寿桥”。
亦名小巴岭。在今四川南江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40难江县:“小巴岭在县东北一百三十里。《周地图》云:此山之南即古之巴国。其岭上多云雾,盛夏犹有积雪。又有北水源出此山。”
在今台湾省宜兰县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台北府:“加礼远港”等“并在宜兰县南,俱入于海。”
清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升新民厅置,属奉天府。治所在新民屯 (今辽宁新民市)。辖境为今辽宁新民、黑山、彰武等市县地。1913年降为新民县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升新民厅置,治今辽宁省新民市